留存京城的秋景,不一定靠拍下的照片影像,还可以借文创的奇思妙想。五塔寺的银杏和柿子变身毛绒玩具,万寿寺后花园的秋景、妙应寺白塔周边的“烟火气”都能缩进掌心……据北京晚报报道,京城博物馆近日推出一批秋季文创,让游客把北京的秋天打包回家。
五塔寺的千年银杏树早已是京城秋景“顶流”,满树柿子压枝低的景象更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坐落该寺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顺势打造“杏运常在”“喜柿连连”两款毛绒玩具,在形象还原金黄叶子、饱满柿子的同时,为观众送上温暖的秋日祝愿。以西洋门、无量寿佛殿为背景,以乾隆御碑亭为中景,以古银杏树为前景,位于万寿寺的北京艺术博物馆,通过冰箱贴层层叠叠的构图,定格下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寺庙景致。博物馆文创虽主题、形态各有侧重,但藏着一份共同的创作巧思:取材于游客熟悉的院落场景,用文化意象串联起鲜活的故事,同时贴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一个个精美的作品,让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人心,受到欢迎也在意料之中。
按季节扎堆上新文创,逐渐成为京城许多博物馆的常态。春天是玉兰争相绽放的季节,北京艺术博物馆2025年春推出的10款玉兰花系列文创,两天销售额突破20万元;700余岁的妙应寺白塔旁售卖的流沙浮雕冰箱贴,用金属浮雕技术与流沙效果定格这里的四季更迭,与该寺其他文创产品共同取得全年销售额400万元的成绩……好的创意,往往是依靠扎实的文化根基和生动的故事叙述,承载着创作者对文物历史、建筑特色、季节风貌的细致观察与情感投射。正是文创人的匠心独运,让消费者每每捧起一件文创时,能够触摸人文历史的底蕴,醉心于古今文化的相融。“以前一年也去不了几趟博物馆,现在新文创吸引我变为常客。”“出圈”的博物馆四季文创,印证了一个最朴素的设计理念:文创接地气,自然有人气。
观众点赞是持续创新的动力,文化内涵是文创长红的根基。从秋季限定款毛绒玩具,到四季轮转的冰箱贴,博物馆文创的激烈比拼,给各馆的创新能力和运营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创是传递文化温度的使者,是带着有趣灵魂的物件,而非对文化符号的简单搬运、对历史典故的粗陋复刻。尤其是博物馆,作为文化记忆的守护者,其文创产品更要跳出“纪念品”的浅层定位,走出“复刻形态”的简单模式。把握好馆藏背后的故事与精神,把控好文化载体的品味与气质,让文创成为连接历史与日常的情感纽带,才能不断保持品牌的新鲜感和生命力。
文创作品按季上新的背后,是博物馆对文化传播的用心、对游客需求的上心。深挖自身文化资源,才能找准文创产品的独特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不再千篇一律,让人耳目一新。探索古老智慧与当代审美的共鸣点,让历史文化以新的姿态融入社会,才能真正助力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大众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辛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