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香港摄影报道
晨光熹微,铜锣湾的街道尚未完全苏醒,一阵清脆的“叮叮”声便从街角传来。
车身漆着标志性的红与绿,双层设计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格外醒目——香港电车,这辆穿梭了121年的“移动古董”,正缓缓驶入新一天的旅程。
从1904年首辆电车投入运营至今,它不仅是香港公共交通的“活化石”,更成为串联起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的独特纽带,让每一位搭乘者在车轮转动间,读懂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香港电车市场商务及品牌总监张永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叮叮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品牌之一。不光本地人,很多游客朋友也表达对它的喜爱。香港电车的目标不仅是传承,更是为香港这座国际化都市持续服务、积极贡献。
特色体验:不止于“坐”,更是沉浸式文化之旅
“到香港怎么能不坐‘叮叮车’?”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香港旅游攻略的帖子中,体验一次“叮叮车”已成香港游打卡项目。
“叮叮车”是一种双层有轨电车,因停站发出“叮叮叮”的提示音而得名。和地铁不同的是,“叮叮车”所有的路段均位于马路之上,因此可以欣赏港岛从东到西不同的自然和人文风景。
据悉,1904年开始投入使用的香港“叮叮车”,目前共有165辆,其中包括两辆古董派对电车及一辆怀旧观光电车。香港电车曾在2021年获评全世界“最大的服务中的双层电车车队”吉尼斯世界纪录。香港“叮叮车”发展至今,已经历7次更新换代,由早期的单层变为双层,由英国进口变为香港制造。
而在众多车型中,“电车全景游”观光电车无疑是游客的“心头好”。这辆独一无二的电车采用开放式顶层设计,配备了舒适的皮质座椅和遮阳棚,乘客可以360度俯瞰港岛风光。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举着相机对记者说道,“风吹在脸上很舒服,比坐在封闭的大巴里有意思多了。”
车内的怀旧展示角让人驻足,玻璃柜里放置着展示叮叮车及香港社会风貌的新老照片与物件。
而创意体验角则是游客们的最爱。这里提供分层印章和空白明信片,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明信片上盖出电车、香港标志性建筑等图案,再写下对家人的祝福,通过免费邮寄服务寄往世界各地。
“我要把这张明信片寄给我爸妈,告诉他们我坐了香港的电车,还盖了漂亮的章!”来自上海的丽丽(化名)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道。而专属限定的电车主题欢迎包,内含叮叮形状的糖果、迷你电车全景游电车DIY模型等,更是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把“电车记忆”带回家。
在香港上环的“嫣裳记”旗袍租赁店,《华夏时报》记者推开店门便踏入了一片“老香港”氛围中:典雅的木制家具静立其间,头顶的风扇缓缓旋转,水晶吊灯折射出柔和光晕,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
店内,数十件旗袍挂满衣架,尺码齐全、款式各异,精致细节让人目不暇接。店长向记者介绍,店里的旗袍布料均由她亲自挑选,为保独特性,每种花色通常只制作一两件,且所有旗袍均为手工缝制,每一针线都饱含匠心。
“穿上旗袍坐在敞篷电车上,看着街道两旁的骑楼、老字号商铺,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老电影里的女主角。”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一边调整旗袍的领口,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当电车缓缓驶过上环的老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耳边传来街边茶餐厅的粤语歌,偶尔有行人挥手打招呼,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
在“电车全景游”的旅程中,身着旗袍的游客还能听到更多关于老香港的故事。为了让游客更深入了解香港文化,“电车全景游”还配备了十六种语言的语音导览。“前面那栋红色的骑楼,以前是一家绸缎庄,很多人会来这里买布料做旗袍;旁边的老字号药店,已经开了近百年,现在还在营业;再往前就是皇后大道,以前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街,电车每天都会从这里经过……”
这些故事让游客们意识到,原来香港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而电车,正是串联起这些历史的“时光纽带”。从“20世纪20年代风格敞篷电车”到“电车主题欢迎包”,香港电车在打造“沉浸式怀旧体验”上不断创新。张永恒对此表示,我们的创新灵感多元,核心是服务市民。竞争中,因其他交通工具可外购升级,我们需靠自身突破;疫情期间,上海封城导致木头断供,推动车厢空间采用铝合金车身结构;还依科技与市民期待实现到站预测,更以提升香港出行体验为动力,不断优化。
美食体验:乘缤纷电车,1小时尝遍7道港味
说起香港美食,许多人都如数家珍,从最经典的点心虾饺、肠粉到叉烧饭……
《华夏时报》记者体验发现,香港电车即将迎来全新项目——“叮叮美食团”。与主打复古体验的“电车全景游”木质电车不同,此次“美食团”专用的88号电车以铝质车身打造,五彩缤纷的卡通图案将香港高楼林立的国际都市风貌跃然纸上,视觉上充满活力。
这辆“美食团”电车上下两层均配备空调,背后藏着贴心考量。香港电车方面表示,下层需供员工备餐,空调环境能避免“四面通风”带来的灰尘问题,保障食品卫生;同时也能为游客驱散高温,避免影响用餐食欲。
受安全规定限制,电车上无法实现食物的长时间保存或加热,而“现做现吃”则是“叮叮美食团”的最大亮点。工作人员会从当地店家取来刚出炉的餐食,迅速送到就近电车站,等待几分钟后抵达“美食团”电车,确保游客吃到的每一口都是热乎的。
“叮叮美食团”的行程从香港电车厂出发,抵达上环后便与常规“电车全景游”路线一致。尽管窗外的街边风景相同,游客的心情却大不一样:“全景游”是惬意欣赏景致,“美食团”则是满心期待地等着品尝美食。无需奔波找店,也不用排队等候。
记者在车内一次性尝到7道香港特色食物——香甜软糯的鸡蛋仔、馅料饱满的虾饺与烧卖、浓郁鲜美的XO酱肠粉、甘甜爽口的鲜榨竹蔗水、外皮酥脆的蛋挞、肉香十足的烧味饭,还有甜中带辣的汤圆配姜糖水,这些美食大多来自当地口碑出众的店家。
整个行程约1小时,节奏十分紧凑:电车停靠后,工作人员快速“上菜”,游客享用完美食,工作人员随即收拾餐具,如此循环,让游客在有限时间里既能感受叮叮车的独特魅力,又能沉浸式体验香港美食文化。
文旅融合:电车,香港旅游业的“独特名片”
在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中,电车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相较于地铁、巴士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电车的速度更慢,却能让游客更细致地感受城市的风貌。
“很多游客来香港,都会把坐电车列入必打卡清单。”张永恒如是说,电车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旅游体验。它价格便宜,常规成人票价只要3.3港币,却能看到香港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据统计,在2024年,香港电车平均每天载客13.8万人次。其中不少人会专门选择“电车全景游”或敞篷电车,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香港电车还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5月与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合作的“达菲与好友主题叮叮车”;在圣诞节,电车则会变身“圣诞列车”,车身挂满彩灯与礼物,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香港市民感受到了电车的活力与创新。
“小时候跟着妈妈坐电车去铜锣湾逛街,现在带着我的孩子来体验,感觉时光好像没怎么变。”土生土长的香港市民陈女士笑着说。对许多香港人而言,电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童年记忆的载体——放学后趴在二层前排的窗户边,看街道两旁的商铺缓缓后退;雨天里听雨滴打在车顶的声音,闻着车厢里淡淡的木质香气;甚至连电车驾驶员熟练的转弯、停靠,都成了刻在骨子里的城市节奏。
“我们希望让‘叮叮车’跳出交通工具的‘框框’,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变成更生活化的大众品牌。”张永恒表示,同时不断创新体验,让更多人通过电车了解香港、爱上香港。未来,我们还计划推出更多主题电车,让电车成为展示香港多元文化的平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