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横州市的石塘镇,石塘,名字很熟悉,就是之前有玩过马山县的石塘圩,曾是那马县县城而印象深刻,横州市的石塘镇,历史上会不会也跟马山县的石塘圩一样也曾是个县城,内心打着很多的疑问。石塘镇有疑问的地方是城镇规模这么多大,几乎能跟横州市区相提并论,若不是个县城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事实石塘就是个镇,本文就肤浅的书写一下城镇堪比县城的石塘镇。
石塘镇位于横州市东北部,距离横州市区37公里,北与宾阳县接壤,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素有横州“北大门”之称。石塘镇镇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2万余人,以广西10万户籍人口为超级大镇,5万人口为大镇的标准来看,石塘镇绝对是横州市乃至南宁市辖区县的人口大镇。石塘镇户籍人口如此之多绝非是当地青壮年超强的繁殖能力,而是物产丰富,能够养活庞大的人口。
石塘镇陆路交通网非常的完善,或许这就是石塘镇商贸发达的原因,更是人口储存量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横州市少有的农业重镇,有钱花有饭吃的石塘镇人口不多才怪,横州“北大门”的美称并不是虚的。不过户籍人口7.2万,但常住人口仅为5.1万余人,看来石塘镇商贸在发达也留不住人。留不住人不知是被大地方吸走,还是自愿流动,想来也只能让社会现实去解释了。
石塘镇因场镇驻地石塘圩而得名,石塘圩得名则是建圩时在鱼塘边,鱼塘里有巨石而得名石塘。度娘上是这么介绍石塘镇的地名由来,至于鱼塘和鱼塘里面的巨石,想来应该是在城镇扩展当中消失不见,石塘镇地名的由来也只能是撰写了。石塘圩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地处宾州与横州陆路交通线上而兴盛起来,明清时期的石塘圩不属横州也不属宾州,而是隶属于永淳县。
民国时期的石塘圩属永淳县北区,区公所驻地灵竹圩,解放后永淳县撤销,石塘圩划归横县。横州民国时期是地市级单位,解放后横州改为横县都觉得冤,但更冤枉的是永淳县,解放后永淳县被宾阳、横县和邕宁县肢解,永淳县就此在中国版图上消失。横州、永淳县消失并未影响石塘镇的存在,反而让石塘镇在横县占有比重更大,要不然怎么能称其为横州“北大门”呢。
解放后永淳县撤销,北区的灵竹、石塘两乡划归横县后社第12区,区公所位于石塘乡,1955年横县12区改为灵竹区。1958年灵竹区更名为芦村区,更名的原因是区公所搬迁到芦村圩。说起卢村圩还真有点历史,卢村圩是因卢姓村民造圩而得名,民国时期属沙江乡,解放后芦村圩划给宾阳县。1959年,南宁专区各个县领导到市里开会,横县县长跟宾阳县两人相约喝酒,宾阳县县长被横县县长给灌醉,不经意间把原属甘棠区的芦村圩划归横县。
当然,说醉酒让地是有点玩笑话,1959年湘桂铁路开通,横县急需有个火车站,专区领导将靠近横县的芦村圩划给横县,芦村火车站则成为横县客货两用的火车站,也是当时横县唯一是客运火车站。芦村圩起初也仅是个不足50户,两百人的小圩,横县非常重视芦村圩的建设,重视的原因是芦村火车站,并将灵竹区区公所搬迁至芦村圩,并将灵竹区更名为芦村区。
1968年芦村区改为芦村公社,芦村公社辖有石塘圩的石塘大队,芦村公社成立8个月后将公社办公场地搬迁至石塘圩并更名为石塘公社。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的头20年,芦村圩依靠火车站的优势成为横县较有影响力的街圩,但仅凭火车站不足以支撑起芦村圩未来的发展走向,当初将公社搬迁至石塘圩,上级更看重的是陆路交通网相对较完善的石塘圩。乡公所搬迁至石塘圩后芦村圩依靠火车站优势仍旧保持着热度,但2010年之后,随着铁路升级,火车站的取消,芦村圩就变成芦村,芦村圩也就是个地名,反倒是石塘圩一飞冲天。
分单干后石塘公社更名为石塘乡,1995年石塘乡升格为镇,同年一起升格为镇的还有灵竹乡,芦村圩原本有设乡后升格为镇的可能,但户籍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到表而未能设乡,只是石塘镇下辖的一个村。2005年灵竹镇并入石塘镇,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灵竹镇则变成石塘镇的一个社区。灵竹镇撤销或许是最可惜,以当时的城镇规模,石塘镇都无法跟灵竹镇相提并论,灵竹镇的取消或许就是当时实行的强镇经济有关。
石塘镇吞并一个县,兼并一个区而成就自己那是有历史依据的,灵竹镇历史上曾是灵竹县,设于唐代,对等现在就是正处级单位,卢村区设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副处级单位。石塘镇吃掉灵竹县和芦村区,改革开放时的石塘圩都不如芦村圩和灵竹圩,最后灵竹圩和芦村圩被石塘圩兼并,这就是以小吃大的典范,也是横县少有的大镇并入小镇的行政规划史,同时也造就了横州“北大门”这座小都市。石塘镇要是距离横州市区20公里,想来都已是街道而不是镇了。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