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巴人根脉·时代新生”泛巴地区
巴文化研究发展交流会在涪陵举行
陕鄂川渝黔共聚 探索巴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10月30日,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中共涪陵区委、涪陵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巴人根脉·时代新生”泛巴地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交流会在涪陵慧谷湖举行。陕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泛巴地区23个市州区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巴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推动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共同为涪陵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揭牌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共同为涪陵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揭牌。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卫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四川省巴中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旭东,重庆巴文化研究会会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副馆长柳春鸣,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博物院原副院长谢丹,湖北省恩施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孔发阶,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喜忠,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赖良,云阳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学东,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董奕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景耀,区政协主席杜海波,区领导简波、王业平、陈圣玲参加有关活动。涪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辉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分开幕式、主旨发言和专题交流三个环节。开幕式上,一段震撼的《白虎巴人勇士出征舞》和一部带领观众穿越巴文化历史长廊的宣传片,拉开了大会序幕。
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董奕锋致欢迎词
董奕锋致欢迎词时说,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起跨区域巴文化对话平台,促进学术成果交流互鉴,推动巴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生活,从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优势。期盼泛巴地区积极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巴文化主题游径,全方位展现巴文化独特魅力。期待积极发挥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巴文化区域发展联盟作用,谋划跨区域重点合作项目,共享区域协作发展成果。
幸军说,本次大会的举行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的务实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调研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提出加强巴文化研究阐释的及时响应,是加强巴文化保护研究工作要求的重要行动。
下一步,重庆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厘清巴文化保护研究的战略定位、时代方位、当代价值和前进方向,努力推动巴文化保护研究实现专业化、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签署《2025泛巴地区文旅交流合作备忘录》
开幕式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方刚分享了新书《文献·文物·文明:巴文化考古探索》《涪陵小田溪(2002—2007)》,系统剖析了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会上,签署了《巴清》剧目合作协议书,涪陵将联手重庆川剧院及有关方面,以巴蜀地区早期杰出女性实业家“巴清”为主题,打造一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审美价值的川剧精品,并推动代表性文化IP创新;举行了《2025泛巴地区文旅交流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发布了四条巴文化主题游径,以及涪陵与其他泛巴地区相关景区互免成果。
在当天的主旨发言和专题交流环节,多名专家结合巴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从考古新发现与文明进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巴文化地区城市发展与变迁、区域协作机制与未来发展等维度作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挖巴文化基因谱系,联动陕鄂川渝黔文化资源,立体构建“历史溯源—学术创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生态。作为巴文化的核心承载区,涪陵正以小田溪遗址保护利用为引擎,全面推进巴文化研究、阐释与转化工作。
今年,涪陵区已启动“巴文化十个一”工程,将通过“考古实证+文旅融合”等多措并举,激活巴文化基因,推动巴文化从历史遗产转化为发展动能。(文/记者 周庆 陈洪生 见习记者 史文林 图/记者 朱志强)
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