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郑州市围绕演艺赛事经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作为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正以演艺赛事为引擎,激活消费新热点,塑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
演艺赛事经济已成为郑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郑州依托奥体中心、大剧院、河南艺术中心等现代化文化设施,成功举办近百场大型演艺赛事活动,打造了“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等高品质演出项目,以及“郑州有戏”“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亳都新象”等一批现象级文旅产品,持续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
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郑州从政策支持、审批效率、服务体验和业态培育四方面协同发力:
政策扶持“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
郑州市即将出台《郑州市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围绕全产业链条设计梯度化奖补措施,重点支持主办方及场馆、票务等环节发展,对本地和外地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发展环境。
审批流程“一网通办”,提升落地效率
通过推行“代办制+并联审批”模式,整合文旅、体育、公安等多部门评估流程,实现“一次提交、内部流转”。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演艺赛事活动审批可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显著提升项目落地速度。
服务体验“一站到位”,推动主客共享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郑州完善交通接驳、优化公交线路,打造“演艺+赛事+市集”等新型消费场景,并联动景区、餐饮、住宿等行业推出惠民政策和消费券,让市民和游客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文化消费体验。
业态培育“引育结合”,构建多维矩阵
郑州坚持引进高端资源与培育本土IP并重,积极争取“金钟奖”“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落地,推动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落户。同时,规划建设演艺主题街区,开发融合黄河文化的文创产品,强化“赛事+文旅”“赛事+商贸”融合,形成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赛事演艺格局。
未来,郑州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演艺赛事经济与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让每一场演出、每一场赛事成为传递城市温度、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在黄河岸边,郑州正迎来更多动人旋律与精彩瞬间,成为一座充满活力与记忆的文化名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