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身边的绚丽秋景图—探寻济南区县秋日乡野的诗与远方。金秋时节,济南各区县迎来最美季。本次策划以“身边秋景”为切入点,挖掘各区县秋季的自然之美、丰收之喜、文化之韵,既展现济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也为市民提供本土秋游指南,激发大众对家乡的热爱与关注,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天桥区
黄河之畔的秋日交响
深秋时节,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泺口段晴空万里、薄云飘浮,记者实地踏访,从云端视角捕捉黄河岸边的秋日景致,展现晴朗天气下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韵味。作为“中国黄河50景”的核心片区,这里的“水上长城”堤防与百年铁路大桥相互映衬,已成为市民沉浸式感受秋日风情的热门打卡地。
秋阳高照,景区内一片明媚。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在“黄河神兽”石兽旁拍照留念,她表示:“听闻秋天的黄河景色最具韵味,特意前来拍摄一组节气写真。”石兽凝视的碧波之上,百年泺口铁路大桥横跨黄河,钢铁架构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与岸边的三棵连理古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画面,尽显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登上景区的核心地标鹊华楼,元代赵孟頫笔下的“鹊华秋色”在眼前铺展。向北望去,鹊山山色如黛;向东眺望,华峰簇拥。黄河水裹挟着浅金色的波光缓缓东流。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手持相机,记录着这美好的瞬间,他说:“从这里既能看到自然景观,又能看到工业遗产,这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十分奇妙。”在他的镜头中,骑行者沿着66公里长的堤防绿道穿梭前行,与河景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据了解,作为黄河生态风貌带的核心节点,泺口段近期因“黄河生态共生计划”而备受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参与自然科普活动。这里正凭借“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泉城市民休闲出游的首选之地。此次探访不仅记录下霜降时节黄河的清朗之美,更展现出济南黄河岸在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方面的良好态势,为秋日的母亲河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章丘区
药菊盛开处,乡村振兴时
金秋十月,章丘区官庄街道南部山区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在连绵起伏的梯田与坡地之间,漫山遍野的药菊肆意绽放,摇曳生姿,散发着阵阵清香。农户们臂挎竹篮,手指在花丛中轻快地穿梭,精准地采下一朵朵品质上佳的菊花。欢声笑语与浓郁的菊香相互交织,一幅如诗如画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画卷就此展开。
官庄街道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水源洁净,为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4年,官庄街道大青山党建工作区在“三变改革”的基础上,指导柳峪村引进山东中科中药材有限公司,流转4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黄芩、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材。当年,村集体增收8000元,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3万余元,劳务工资7万余元,初步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此基础上,大青山党建工作区持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截至目前,流转土地已拓展至500亩,全力打造“红映青山中科原生态中药谷”。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化种植,推动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联农带农机制方面,中药谷探索形成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投劳得薪金、集体增收得股金”的多元增收路径。目前,中药谷覆盖马闹坡、法家峪、田家柳、三角湾、三台5个自然村,并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60余人就业。预计本年度可实现村集体增收约40万元,群众将获得土地流转费约30万元、劳务工资约60万元。今年,依托大数据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中药谷重点种植药菊,这小小的菊花已然成为带动村级增收和群众致富的主力军,盛开为乡村振兴的“幸福花”。
为实现从“种得好”到“加工好、研发强”的转型升级,中药谷全力夯实科研与加工基础。目前,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960平方米的现代化中草药加工车间正在加紧建设中,后续还规划配套建设冷库与中药研究所。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延伸中草药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将通过创设加工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的就业渠道,建立起更加紧密稳固的企、村、农共赢共享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眼下,药菊采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山水之间,朵朵药菊不仅承载着群众对丰收的期盼,更生动诠释着联农带农、强村富民的实践成效,映照着官庄街道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济阳区
蜜柿园里的秋日欢歌
秋日的济阳,天空高远,云朵洁白,风景宜人。近日,在济阳区垛石街道大赵村的金镜蜜柿园内,一场以“丰收”为主题、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秋季黄河大集热闹开场,为秋日的乡村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活力。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农产品交易活动,更是一幅融合了自然馈赠、农事体验与乡村活力的全景画卷,在鲁北大地上缓缓铺陈开来,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踏入蜜柿园,仿佛踏入了一个被秋阳照亮的金色秘境。眼下正值金镜蜜柿成熟的黄金时期,园内千余棵柿树枝叶繁茂,犹如撑起了一把把巨大的、挂满珍宝的华盖,展现出丰收的盛景。沉甸甸的果实把枝头压弯,那是一种饱满而温润的橙红,既不张扬,也不暗淡。在秋日柔和的阳光下,果实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晶莹剔透。微风轻轻拂过林间,树叶沙沙作响,带来的不仅是丝丝凉意,更有一股浓郁、甘醇的果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真让人“未品先醉”。这令人沉醉的,是自然的芬芳,是丰收的气息,是远离城市喧嚣后那份纯粹的田园诗意,让人心旷神怡。
活动现场,人声与自然之声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曲,处处都是流动的、欢乐的身影。市民和游客们提着特制的藤编采摘篮,兴致勃勃地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柿林间,沉浸在采摘的乐趣中。他们时而停下脚步仔细端详,时而伸手轻轻触摸,认真挑选着那些成熟度恰到好处的蜜柿——表皮光滑、色泽均匀、微软而富有弹性的才是上佳之选。人们与硕果同框的笑脸、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以及光影斑驳的林间景象,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已不再仅仅是采摘,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与土地和季节对话的独特乐趣,让久居城市的人们重新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快乐。
与此同时,在毗邻柿园的徒骇河岸边,市集区域同样充满活力,烟火气息十足。村民们早早便支起了整齐的摊位,他们将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蜜柿,垒起一座座小小的金山,展示着丰收的成果。那红彤彤的色彩,汇聚成一片温暖的海洋,映衬着摊主们朴实的笑脸。
此次垛石街道秋季黄河大集的成功举办,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一场活动本身。它巧妙地以蜜柿为媒介、以市集为平台,为久居都市的市民搭建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事、回味乡愁的休闲空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满篮的甜蜜果实,更是一段珍贵的家庭记忆和一份深厚的田园情怀,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一处心灵的慰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