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通讯员 赵婧
秋风和煦,江波荡漾。10月31日,今年国庆期间已经全面开放的武昌湾1956公园,游人不断。
该公园为原武昌造船厂旧址,改造完成、全面开放后,作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它正以生态观光、工业遗产与红色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城市新客厅”。
公园里,随处可见身着统一红马甲的武汉文旅志愿者,青春朝气的面庞、热情专业的服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市民游客与他们合影、为他们拍照。
“能把武汉的红色历史讲给更多人听,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史韵格笑着分享感受,多次参与志愿活动,不仅让他们丰富了阅历、提升了沟通能力,更在服务中读懂了城市的文脉与温度。
公园内移步皆景,浩荡的长江与橘红色的鹦鹉洲大桥构成天然画框,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志愿者们早已提前踩过点,对最佳拍摄角度了如指掌,他们既热心帮忙拍照,又主动提供指导。甚至活动还没开始,还没穿上统一服装,就已忙着帮游客拍照。
“这边逆光拍,能突出江桥呼应的层次感!”“阿姨您站在栏杆旁,以江面为背景,拍出来特别大气!”“这个场景用这个姿势拍照效果不错,您来试试!”
伴随着提示声,“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紧随其后的是游客们“拍得真好看”“还是你们年轻人懂行”的赞叹。有阿姨看到照片后非常满意,掏出包里的零食、糖果塞进志愿者手里,“太谢谢你们了,阿姨请你们吃糖!”
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志愿者易靖看到公园内放置有一架钢琴,便上前即兴弹奏起来,弹琴的剪影、流淌的旋律与奔流不息的长江相映成趣。这一幕,被游客们频频定格,工业遗产、红色文化与艺术灵感,为游客的照片增添了灵动意境。“大江大湖大武汉,我们在乐曲声、波涛声中听到了英雄城市的生生不息、蓬勃朝气。”不少游客动情地表示。
在提供文化讲解与拍照指导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化身“环保科普者”,他们向游客介绍三级防洪步道的设计原理与江滩植物多样性。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忘做“安全守护者”,温馨劝阻一些试图绕过防护栏靠近水边的市民游客:“现在还是秋汛期,江水很深,安全问题可不能有丝毫马虎。”
被志愿者们的正能量所打动,一名小男孩主动在哥哥姐姐面前踢起正步,以表达自己想向他们学习的心情。“我们做志愿活动传递正能量,大家感受到了然后又回馈给我们,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用一句歌词来概括就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志愿者李飞说。
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不仅是公园的“服务者”,更是红色历史的“传播者”、英雄城市的“代言人”。他们用青春力量,让武昌湾1956公园的红色记忆更鲜活、生态之美更动人,更以志愿微光汇聚成炬,为武汉打造“志愿者之城”“文化之都”添砖加瓦,让城市文旅的魅力在长江之畔持续绽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