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捎近:一树龙吟火满山
焦丽苹
久闻济南彩石镇藏着一个唤作“捎近”的村落,生着一株两千岁的降龙木,据说是神州独活的灵根。这个深秋,终于踏上了寻访之路。
车辆出城,沿旅游路辗转彩西、彩港二路,终转入石泉路。三十多里行程,山势渐起。甫入石泉,道旁银杏列阵相迎——那不是树,是千万柄金铸的团扇,在秋风里哗啦啦地翻动,晃得人满眼金辉。车速愈快,金影愈疾,竟生出几分惜别的情愫,叫人频频回首,直到那抹明黄没入山岚。
及至环山路段,左侧山谷忽现惊世绝色。但见赤浪翻涌,朱砂点染,赭石铺陈,间有明黄浅碧穿插其间,俨然天神打翻了丹青匣子。最妙是那枫栌,一树树举着赤焰般的叶掌,从山腰一直烧到云边。这哪里是秋色?分明是西王母遗落的云锦,被山风一抖,便成了漫山遍野的流霞。
村落静卧在狭长谷地。循着村民指引,沿坡路上行,忽见四方石台拔地而起,台上立着通天神木。这就是那棵让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降龙木了。二十多米高的树身在秋阳里泛着青铜光泽,主干分作双桠,恰似巨人比出胜利手势。每个分叉又生V形枝桠,层层叠叠直指苍穹。细看竟有枝如白鸽欲飞,有冠若蘑菇云聚散。千年岁月在树皮上刻满篆文,阳光从叶隙漏下,在地面绘出流动的斑驳。
石台上铁艺围栏系满祈福红绸,树根处嵌着无数硬币。俯身细辨,确见老根有截断痕迹——传说中穆桂英折枝破阵的印记,竟真真切切印在这苍古的肌体上。
关于村名来历,清代石碑道出原委:此处原是章丘往泰山的捷径,香客捎带祭品至此稍近,故得“捎近”之名。古树北侧残存着断壁颓垣,村民说那是章丘高家的避暑山庄遗址。提及西关高家或许陌生,但说起瑞蚨祥孟洛川,老济南无人不晓。高家高赤城正是孟洛川表亲,当年富户在深山筑墅,引得乡人争相路过,倒应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古语。
如今只剩古鱼池泛着残荷,双松依旧苍劲,井群石栏生苔。抚着斑驳的碑刻,恍见当年车马络绎的景象。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站在千年古树下,尤觉此中真意。
从西捎近转至东捎近,盘山路将人引入更磅礴的秋色。但见群山披锦,万木竞彩。黄栌举着火把,榆杨摇着金铎,芦苇荡里飞起银白的火星。秋风过处,整座山轰然燃烧,那气势竟让人鼻尖发酸。最顽皮是遍野秋草,顶着茸茸黄冠在岩隙间嬉闹,惹得人也想化作其中一茎,随风俯仰。
这野性奔放的秋光,比之名动四方的红叶谷,更多三分天真烂漫。忽然悟得:“捎近”谐音“烧金”——秋山如鎏金淬火,红艳灼天。“捎近”亦读作“稍近”——即“稍微靠近”,实则是教人暂抛俗虑,将天地大美捎回心间。
立在山巅回望,整座捎近村果然像极了火海。但那火不灼人,只暖暖地烘着旅人的心房。千年降龙木在夕照中微微颔首,仿佛在说:且将这片赤焰,当作岁月赠予人间的请柬吧。
作者简介:
焦丽苹,笔名流苏。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协、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山东省作协、山东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山东省“老年阅读推广大使”。出版散文集《走在春天里》《爱情是款化妆品》两部。获一、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第一、二、四届“青未了”散文大赛、第一、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奖赛、“齐鲁悦龄杯”、"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大赛、“今朝杯”征文大赛、“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大赛、“齐鲁悦龄杯”2025山东省摄影短视频大赛等多个奖项。作品散见《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金融报》《少年文艺》《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青年报》《金融文化》《金融文坛》《金融文学》等报刊杂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