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7日,贵州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20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一个议案《请将大方普底、黔西金坡连片的杜鹃花列为省花》(第11号)。同年8月20日,省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就是否选杜鹃花为省花的意见邀请有关学者、专家和各界人士百余人举行座谈会,与会同志都欣然表示乐于选杜鹃为“省花”。

此后,百里杜鹃逐步“升级”:1987年,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3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株株杜鹃,不仅是百里杜鹃这片土地上传奇故事的讲述者,更见证了一场从因花而立、凭旅而兴的深刻变革,见证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5年杜鹃花季,3月22日至4月27日,百里杜鹃景区迎来180.5万人次的游客潮。
——2025年避暑季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13.08万人次,接待房车51344台,露营游客15.14万人次。
——目前全区旅游类市场主体2000余家,床位1.7万张、餐位3.86万余个、汤位(温泉)2000余个、停车位2万余个。
——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3个。
这一连串数字,勾勒出百里杜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以旅游产业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花期内外、花区内外”,不断擦亮世界花海名片,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山花”聚势 凭活动拓路
每年杜鹃花盛开,姹紫嫣红的花枝点缀群山,将景区装点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如诗如画的花海中,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杜鹃花的独特魅力。百里杜鹃也因此成为了游客最向往的热门景区之一。
看了漫山杜鹃花,远道而来的泰国游客李开莲难掩兴奋之情。“我从泰国而来就是为了一睹百里杜鹃的芳容。这里的景致实在太美,我特别喜欢。”
导游张元琼说:“这批泰国游客共32位。从去年起,我们就大力推广泰国游客来百里杜鹃这条旅游线路,泰国朋友们对百里杜鹃的热情一直很高。”
除了自然风光,百里杜鹃还“以花为媒”开展了举办“祭花神”非遗展示、花仙子巡演、摄影比赛等,让游客欣赏美景,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
3月28日,以“花神有约·非遗盛宴”为主题的省级非遗祭花神展示活动在百里杜鹃金坡景区隆重举行。从“跳花神”“祭花神”到“送花神”,古朴神秘的仪式和原汁原味的非遗展示惊艳了八方来客。
上海游客王秀丽说:“贵州大地的秀丽风光和多彩文化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观看了祭花神非遗展示后,不仅被这里的美景征服,也被这里的民族文化所惊艳。”
解“煤山”困局 筑生态底色
曾经的百里杜鹃,并非总是如今日般明媚。
“过去我们以挖煤为生,虽然带来些效益,可原本丰富的水资源不断流失,村庄一步步陷入发展困局。”回忆起往昔,黄泥乡朝门村的群众感慨万千。

那段靠山吃山却难以持续的日子,让人们幡然醒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关停矿井,植树造林!一场绿色的革命就此展开,昔日生机盎然的山水风光又回来了。
随着生态变好,朝门村因地制宜种植了1600多亩水稻,发展“朝门生态大米”品牌,今年销售了大米5万余斤,收入25万元,带动40户人家平均增收7000元。通过挖掘农耕文化,举办插秧节、颁金节、稻田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配套建设观光步道、“稻香居”“陌上人家”2家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走出一条旅游带富的新"稻"路。
“作为贵州三大满族聚居村之一,举办各种活动让我们守住了根,凭祭祀展演、八大碗留住了满族文化魂,借助稻田文化体验,延续了农耕文化。”黄泥乡朝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兴炫说。
过去的金坡乡锦星村,为扩大农业生产,将森林开垦为土地,造成水土流失。面对“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锦星村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原则持续绿化,鼓励村民承包荒山,种下柳杉、华山松、马尾松等树苗,迈出了生态建设坚实的第一步。
锦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俊介绍,锦星村现有森林资源8242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蜕变。
朝门村、锦星村只是百里杜鹃生态逆袭的缩影。数据显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4.3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这抹厚重的“生态底色”,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花季瓶颈 开全域新局
守着绿水青山,如何换来金山银山?百里杜鹃的答案是:向旅求富、向旅图强。

曾经,百里杜鹃面临着“花开花落仅一季”的尴尬。为了打破季节性强、旅游形式单一的瓶颈,当地聚焦“花期内外、花区内外”谋篇布局,打造了体旅融合发展的方家坪景区,以亲子娱乐、康养旅居的彝山花谷景区,以大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从单一的“赏花游”向“避暑游”“康养游”“休闲游”延伸,构建“四季宜居、四季宜游”的全域旅游新形态。
2023年11月底,百里杜鹃温泉入选贵州省“金汤级”温泉度假地。从2022年的“银汤级”升级为“金汤级”,温泉产业有效填补了冬季旅游短板,也赋予了该区旅游业态新生的力量。目前,百里杜鹃有濯缨谷“福”泉、花舍锶锂温泉酒店、初水花源温泉酒店、万豪万枫温泉酒店4家成型的温泉度假酒店,均已配套酒店和餐厅,4家温泉风格各具特色,皆坐落于群山之间。
方家坪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有管轨滑车、风洞、网兜吊桥、山形大秋千、山地越野车等一系列户外体验项目及百里云端露营基地,让游客从“看客”变为“玩家”,实现从观光到深度体验旅游的转变。
“专门来方家坪露营,感受一下气氛,这里游玩的项目也挺多的,感觉很实惠,比较人性化,又有露天电影、篝火晚会、烟花秀等,很可以。”四川自贡游客黄学彬说。
百里云端露营基地负责人梅仕鑫介绍:“每个周末都会以不同主题推出不同的旅行生活活动,在方家坪,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到避暑纳凉、露营生活,还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各种项目、体旅赛事。”

2023年12月,方家坪景区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标志着百里杜鹃在体旅融合上迈出关键一步。越野跑挑战赛、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吸引了专业选手,更带动了大量游客参与和体验。
“奥运会同款赛道很有挑战性,也很专业,百里杜鹃的海拔高、空气好,美食也特别多,一边感受比赛一边享受景区,体验非常好。”参加百里杜鹃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的选手陈湘源说。
花季期间,每当夜幕低垂,9个乡(街道、管理区)携手演绎“一日一乡区”夜间盛宴:花仙子身着霓裳,与非遗铁花的璀璨星火共舞;彝族撮泰吉、白族霸王鞭等民族文化瑰宝被转化为沉浸式体验。62场巡游活动吸引了约20万游客深度互动,有效推动了文旅融合。
避暑季期间,火把节音乐会、乌蒙欢歌广场舞汇演、公园音乐会、“六月六”民族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享受自然清凉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美丽的百里杜鹃,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我们感到非常幸福,乌蒙欢歌比赛让我体验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他们的舞蹈与歌声深深吸引着我。”在百里杜鹃避暑的四川宜宾游客李明伟说。
依托良好生态,林花、林药、林菌、林禽等“林字头”产业纷纷落地;依托“花产业”,百里杜鹃持续探索花卉文旅研学产业发展路径,建成汇境花卉科技园科普示范基地。
今年8月底,100名学生在汇境花卉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探索与科技实践的研学之旅。研学学生吴呈呈说:“老师带领我们种植杜鹃花花苗,非常兴奋,这里的生态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补基础短板 绘振兴画卷
发展是为了人民。百里杜鹃的崛起之路,也是一条充满温情的路。

刚刚过去的夏天,有着“19℃夏天”美称的百里杜鹃魅力尽显,成为各地游客消夏避暑、乐享清凉的理想胜地。
今年,花冠露营基地围绕“安全、舒适、便捷”目标,全面升级了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卫生管理与服务等,让露营少了顾虑,多了安心。
“从成都过来时,本打算住几天就去六盘水,结果一看这儿环境好、管理到位、空气清新,今天一早我就去续费,准备再住一个月。”四川游客周武说。
在百里杜鹃花冠露营基地,各地牌照的车辆整齐排列,不同口音的欢声笑语回荡。昔日单纯的避暑营地,已成为集快递点、餐饮店、生活超市等于一体的“露营社区”。
“贵州毕节百里杜鹃太舒服了,相当凉爽。”四川成都游客杨渠感慨,“在这儿待了三个多月,每周营地都有活动,当地老百姓也热情得很。在这生活比在家还舒服,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绿色食品,住的地方负氧离子含量高,四面环山,简直是神仙日子。”
凭借冬荪、天麻等原生态食材,百里杜鹃花阡陌冬荪天麻体验店生意火爆,贴心周到的服务,成为花季、避暑季游客争相打卡的美食门店。

店主文应会从最初单一的天麻种植,到如今“种植基地+餐饮体验+采摘互动”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产业转型。“借助发展旅游的契机开起了餐饮店。避暑期间,两个门店都是食客满座,平均一天三四十桌。”
随着百里杜鹃景区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持续攀升,游客量逐年递增,全方位激活了区域旅游消费市场的内生活力。地处普底景区、方家坪景区腹地的永兴村,就是旅游带动乡村发展的“鲜活样本”。在永兴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不少村民将自家民居改造成民宿、餐馆,主动投身旅游服务。
在外发展的村民黄承彬看着邻居开民宿赚到了钱,回家将住房改成了民宿,今年避暑季民宿迎来了开门红,10多个房间都住满了游客。他说:“乡村发展旅游为家乡发展带来了活力,感恩好时代,遇见好机会。”
颖川村、凉井村、桥头社区等也凭借清凉气候和优美环境,大力发展避暑经济,民宿、农家乐常常一房难求。
值得一提的是,“候鸟”人才积极为当地发展献言献策,从他乡客变成“主人翁”,形成了“避暑即回家”的独特归属感。
承新时代贵州精神 向世界级愿景迈进
百里杜鹃的实践,是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生动注脚。“团结奋进”,干部群众携手、乡区部门并肩、社会各界协同攻坚克难;“拼搏创新”,打破季节局限、丰富旅游业态、推动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苦干实干”,植绿造林、产业转型艰苦奋斗;“后发赶超”,从默默无闻到国家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立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雄心壮志。

从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再到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百里杜鹃正以独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当前,百里杜鹃管理区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按照“规划编制创一流、管理服务创一流、业态发展创一流、宣传推介创一流”的工作指引,提出“近期抓提质、远期抓创建、逐年有突破”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地。
干事创业,贵在精神。百里杜鹃管理区干部群众信心满满,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住政策叠加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突出旅游产业龙头带动,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全域旅游。
一朵杜鹃花,绽放的是贵州大地的生机与色彩;一座杜鹃花都,跃动的是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强劲脉搏。从 “一花独秀”到“花活多样”,从“产业单一”到“绿色发展”,从“一花一季”到“四季花开”,百里杜鹃用自身的实践,书写了一部后发地区依托生态优势、文化底蕴和拼搏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教材。
如今,百里杜鹃这片热土上,春花烂漫,夏凉如春,秋色宜人,冬景别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感受自然奇观,体验民族风情,享受清凉夏日。百里杜鹃的篇章,仍在以奋进的笔触,不断创新,勇于拼搏,持续书写着关于绿色、发展与幸福的传奇。
通讯员 汪沙
编辑 闵建华
二审 李文勇
三审 李中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