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海老街西入口处北行几十米,过一座七八十米长的外沙桥就进入外沙岛。我第一次来这里眼中根本就没有把外沙岛看成一个岛,因为它与市区紧密相连在一起,小岛平平的、窄窄的一个长条形,东西长不足3公里,南北宽度300米左右。就这么一个狭长平坦的小岛,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难免不识。
外沙岛为海鲜岛,是广西较大的海鲜集散地和久负盛誉的海鲜餐饮区,看相关资料介绍才知道外沙岛过去一直是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水上人家“疍家人”的聚居地。来这里第一次听说“疍家人”这个词,十分新奇,迫不及待想知道什么叫“疍家人”?
原来“疍家人”是对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关于“疍家”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北海外沙岛与市区的陆岸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外沙内港,“疍家人”的渔船出海捕鱼归来即泊在港湾里。疍家人在旧社会长期遭受歧视,那些在陆地上有家的“陆上人”不许被他们视为低人一等的“疍家人”上岸居住,“疍家人”除了住在船上之外,只好在“陆上人”不屑居住的外沙岛的沙滩上搭建一些竹木结构的高脚棚子居住,这些棚子被称为“疍家棚”。“疍家人”的菜谱理所当然地以鱼虾蟹螺等海鲜为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