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驴友在徒步鳌太线过程中,在同一地点遇到同样的困难,一个选择原地等待,一个则选择奋力自救,两人做出不同选择后,最终得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这便是发生在2021年的鳌太线被困事件。
2021年9月27日,53岁的吴飞龙与两名同伴,从鳌太线的起点塘口村出发,准备3天速穿鳌太线,当天下午他们便抵达了位于鳌太线中段的2800营地,但此时的吴飞龙脚突然抽筋无法继续行走,于是三人停下来在此休整,由于天气骤变,有即将下雨的迹象,而吴飞龙的脚仍不见好转,于是几人商量,吴飞龙独自留在原地,他的两名同伴则将物资留下,前往大爷海补给点群求救援。
等到两名队友找到救援,救援队赶到2800营地时,已经是9月30日,此时的吴龙飞却不见了踪影,救援队在附近寻找了两天一夜无果,加上天气越来越恶劣,只能暂时放弃寻找。而吴龙飞由于等待救援时间过长,在有限的补给用完后,不确定队友是否已经找到救援,于是他因焦虑擅自改变计划,拖着受伤的身体,独立前往大爷海,结果途中体力不支,又在河谷迷了路,实在无法继续前行,于是又返回了2800营地,就因为这一决定,他与赶来的救援队擦肩而过,失去了获救的机会,只能在2800营地继续苦苦等待。
同一时间,另一名驴友陈瑞范也踏上了鳌太线,10月2日,陈瑞范独自从塘口入山,计划利用国庆假期剩余时间穿越鳌太线。结果途中却并不顺利,先是在走到西跑马梁时天下起了雨,于是他加快了进程,结果半路又迷了路还被狗追,忙活了一晚上,第二天才抵达了水窝子营地,于是决定在此停下来休整,等待天气好转在继续赶路,此时前面停留在2800营地的吴飞龙已经等待救援数日。
10月3日凌晨4点半左右,第三名驴友小牟也开始踏上鳌太线,晚上大约10点,小牟在水窝子营地遇到了狼狈不堪的陈瑞范。在了解清楚各自的情况后,陈瑞范决定与小牟一起结伴往前走,两人在水窝子营地过了一夜,10月4日中午,开始结伴出发前往2800营地。
由于天气恶劣,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加上陈瑞范身体状况不太好,两人走得很慢,直到晚上9点半才抵达2800营地,由于风雨仍没有停,两人决定在2800营地过一夜再看情况。
10月5日一早,雨还在下,陈瑞范身体已经撑不住了,脚也肿了起来,于是决定不在往前走了,从鳌太线的另一条路线白云峡下撤,虽然白云峡这条路抵达山下比较近,但坡势陡峭,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又因为连续下雨,道路泥泞湿滑,因此陈瑞范下撤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中途在翻越悬崖时,还失足滑倒,导致手和头都受了伤,身上带的背包和一只鞋也被山涧激流冲走了,思考过后,他决定沿着河水的流向,一边寻找出口,一边找丢失的背包,结果忙活了几个小时,没有任何结果,眼看天马上又要下雨,他没有犹豫,又折返回到了2800营地,看看能不能遇到其他驴友。但是由于身体受了伤,他移动的非常缓慢,直到10月6日才爬回了2800营地,令他失望的是他并没有见到其他人,于是决定从南坡核桃坪下撤,但由于此前的连续暴雨,这条路线很多路段被山洪冲毁,陈瑞范走得更加艰难,一路上只能靠喝溪水吃树叶昆虫维生,好在10月8日,他在半路找到了一间废弃的木屋,在里面躲过了次日的寒潮,10月12日,继续下撤,并于13日在核桃坪附近遇到了第二次进山的救援队,最终被困近10天的陈瑞范获救。
那么原本停留在2800营地的吴龙飞去哪了呢?时间回到陈瑞范与小牟分别后,小牟开始朝终点出发,刚前行不久,便在树林里发现了裹着雨衣盘坐在一团红布中的吴龙飞,此时的吴龙飞已经冻的瑟瑟发抖,小牟询问情况后,赶紧给吴龙飞准备了热水和食物,并得知吴龙飞在这里已经迷路长达三天,得知情况后,小牟将帐篷物资留给吴龙飞,赶紧往大爷海方向前进寻找救援,刚走没多久他考虑到前往大爷海至少要两天时间,再加上救援队赶过来先后就要四五天,吴龙飞恐怕坚持不了那么久,于是改变路线,走能更快下撤的核桃坪,结果发现这条路已经被山洪冲毁,身上的手机、充电宝等电子设备也因洪水损坏,只能被迫又回到了2800营地,10月7日,小牟在一次与吴飞龙告别,往大爷海方向前进,8日下午一点半,小牟紧赶慢赶终于抵达了大爷海,与救援队说明吴飞龙的情况后,便紧急前往2800营地,没成想途中又遇大雪,营救难度加大,直到10月10日,才终于在南天门100米处的下缓坡一带,发现了吴飞龙和满地散落的衣物,可惜在此被困13天的他还是没能扛到最后,最终因失温陷入昏迷不幸离开人世。
10月13日,天气好转后,救援队从核桃坪上山转运吴龙飞遗体,也是在此过程中,碰巧发现了独立下撤的陈瑞范。
奋力自救和原地等待救援,两人做出的不同选择,最终也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但这都不是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此事件也在此提醒我们,户外运动没有万无一失的选择,任何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和对禁令的轻慢,最终都可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