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某景区推出“1分钟倒计时打卡”措施引发热议,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江西某景区工作人员手持计时器监督拍照,山东某公园更将单人拍照时限压缩至30秒。网红打卡点的“限时之争”,本质是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中,效率与体验、秩序与温度的一次集中碰撞。
从景区管理视角看,限时措施的推出有其现实必要性。节假日期间,热门打卡点动辄三至五小时的排队队伍,不仅消耗游客耐心,更暗藏安全隐患。部分打卡点位于悬崖等危险区域,长时间聚集可能引发拥挤、踩踏风险;而单个游客拍照耗时过长,还易激化排队人群的矛盾,破坏游览氛围。限时打卡通过明确规则,既能提高点位流转效率,让更多人公平享受资源,也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是景区应对客流激增的“应急之举”。
但从游客体验维度审视,限时打卡的“冰冷感”同样不容忽视。“1分钟倒计时”的语音提示,让拍照从记录美景的愉悦行为,变成了“赶考试”的紧张任务。对于行动不便的中老年游客而言,短时间内完成站位、调整姿势、拍摄等动作更是难上加难,无形中剥夺了他们享受美景的权利。文旅消费的核心是“体验感”,若为了效率牺牲情感价值,反而会背离旅游的初衷。
事实上,效率与体验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景区不妨推出更具人性化的细化方案:在打卡点设置醒目提示牌,提前告知游客拍照流程与建议时长;安排工作人员主动引导,而非单纯“计时监督”,对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适当包容;非高峰时段可放宽时限,让游客有更充足的时间定格美好。同时,游客之间的相互理解也至关重要。对动作较慢的老人多一份等待,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多一份包容,才能让旅途真正充满温度。
随着各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客流激增带来的新问题将不断涌现。限时打卡的争议提醒我们,景区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堵”与“限”的层面,更需要用“精细化服务”找到平衡支点。唯有兼顾秩序与温度、效率与体验,才能让网红景点既“红得长久”,又“暖人心田”,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微言 | 网红景点限时打卡:在秩序与温度间寻找文旅最优解》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潮新闻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布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