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4日电 (刘文华 青格乐 孟可心)11月3日19时,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对话在山东省武城县升平广场深情上演。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兰牧骑40人的队伍,携北疆草原的豪迈气息,走进京杭大运河东岸的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开展“北疆文化神州行”扎鲁特乌兰牧骑武城文化交流活动。
演出以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拉开帷幕。在武城县升平广场,华灯初上时,随着深情厚重的旋律响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即使在深秋的冷风中,观众也即刻便被带入“天苍苍,野茫茫”的绿意中。整场演出分为三个篇章——“草原之声”“马背豪情”“运河相融”。在“草原之声”篇章中,长调《吉塔拉金雀鸟》的空灵悠远、马头琴《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令人心驰神往;在“马背豪情”篇章,呼麦《蒙古马》的原始粗犷、舞蹈《盅舞》的轻盈曼妙,展现了华夏儿女的能歌善舞;在“运河相融”的压轴篇章中,传统与现代交织。现场约有5000多观众观看演出,他们有的举着手机记录精彩歌舞,有的把孩子抗在肩上穿越人群,有的跟着演员左右摇摆高歌起舞……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歌声、掌声、欢呼声在夜风中交织升腾,仿佛一颗璀璨的文化星辰,照亮了这个秋夜,也温暖了这座依偎运河的弦歌古郡。
武城县市民李维堂和老伴儿一起来看演出,他说:“武城县常常举办这样的演出,但是从内蒙古来的、这样有特色的演出是我第一次看到。好看呢!演员们服饰艳丽,乐器的声响犹如自然鸣响,歌声宽广像从天空中飘来一样,舞蹈充满生产劳动之美,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向往。”
舞台之外的广场上,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区。扎鲁特旗为武城带来了扎鲁特版画、现烤牛肉干、甜美奶食品。这里也挤满了前来品尝和购买的群众。孩子们盯着版画出神,空气中奶香与肉香交织,人们品味着、谈论着,将这草原之夜的美好,延长再延长。
本次活动由武城县与扎鲁特旗两地宣传部联合策划,文化旅游部门及武城镇政府共同承办。扎鲁特旗委宣传部长于凌浩、扎鲁特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利智、武城县委宣传部长刘巍、武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东博等参加了演出的启幕式。于凌浩介绍,乌兰牧骑这支文艺队伍自1957年诞生以来,始终秉承着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扎鲁特旗乌兰牧骑自1958年建队以来,六十年如一日地深入牧区基层,演出超过9000场,创作了《青春的回旋》《家乡美》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成为北疆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此次从扎鲁特旗到武城县跨越千里的文化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齐鲁大地热情欢迎草原上“红色文化轻骑兵”的到来。张东博说:“感谢扎鲁特旗一行到武城县进行惠民演出。此次演出质量非常高,我们从中领略了北疆的美丽风情和灿烂文化。通过这次文化交流,我们双方加强了对对方地域风情、旅游文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武城县和扎鲁特旗会搭起友谊的桥梁,进一步相互把我们的文化。我们欢迎内蒙古游客们到武城学习、参观、调研、游玩,同时也会动员武城县的群众常到内蒙古进行学习、游玩。
当长调在运河畔响起,当民族舞在武城旋转,两种地域文化精彩对话,生动诠释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在接下来的4日、5日,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将深入武城县基层献上更多精彩演出,让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