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站
西河综合市场
去了趟永安镇后,我们就对赶场上瘾了。找了个日子,我们继续解锁新的赶场地,这一次,是位于龙泉的西河综合市场。
如果说永安镇给人时光停滞的历史感,西河综合市场则让人感到生活很扎劲的踏实感,吃好喝好啥都好。在这里赶场的特别之处在于,逛着逛着,要提醒自己这是10月,还没过年;这不是在逛某个古镇小巷;你并不处于东北的早市。
定位“西河综合市场”,早8点抵达后,我们一头扎进去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长。再不关心当日天气有多阴郁,视线所及之处,明媚宜人。
逢双赶场的西河综合市场,距离4号线地铁终点站西河步行约1.5km,公共交通前往,算得上便利。
市场有好几个出入口,内部十分丰富。这里多是固定摊位,衣服、食物、日用品等各有分区,非常全面。
而沿途就地摆起的小摊,更吸引我们注意。新鲜的核桃、烫手的板栗、堆成小山的辣椒、自家的无花果、好闻的海椒面、刚出炉还冒热气的卤味......第一感受:菜市场真是充满了治愈强迫症的秩序美学。
当食材们正以最好的状态回看你,真的很难再旁观——这里不存在空手而归。
我们先买一袋板栗,再买一捧花椒,切上一份卤牛肉,嫩嫩的豌豆尖也必须整一口袋。来买最后一点儿豌豆尖的女孩说:一点水没喷呢,一看就是刚摘的,好新鲜。
提着大包小包,再看看周围“专业”赶场的人,那准备得就相当充分了。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小推车,甚至市场里还有卖小推车的,主打一个满载而归。
本以为这里已经很好逛,没想到走出市场,几个出入口外的自产自销区——田间路头与狭长小巷里,精彩升级,更加热闹。
巷子里两侧小摊连成线,跟着“脑袋们”慢慢在其间移动,我们几步一停,堵人了。
“龙泉的早高峰在西河。”
@书书对这里的印象,是卖衣服的摊位旁边卖猪肉,内脏和花衣裳紧挨着随风摇摆;逛街的孃孃大爷摩肩接踵,不管买不买,都要在狭窄的摊位间来回走一走;鲜肉成林,有些大块的猪肉像一扇窗户那么大;服装区挂了不少皮草,有些看上去有20斤重;刚切下来的巨大鱼头还在跳动,身体已经冷了……因为没有明确的分区,这里更让人眼花缭乱了些,但混搭风更让人惊喜。
原地等待前方通行时,看着两边的瓜子花生炒货店和鸡鸭鱼肉们——过年的感觉也提前了。
看着十几斤重的猪肉些、经过叫卖的摊位、听着豆腐店门口的谈话,我还想起了曾经在东北逛市场的感觉,即:热情又敞亮。
“我就爱买你家的豆腐,你们切的豆腐是最漂亮的。”
立刻排在摊位前,豆腐不好拿,那就“跟风”买上两块豆腐乳吧。
这里更为local的,则是小巷中途岔路口还有一条通往田间的路——老辈子们坐在田边售卖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回到原产地、在田边赶场买菜的经历是头一回。@书书说,APP上买菜久了,对时令菜越来越不了解,秋天的菜市场上有些啥菜,逛了才晓得。芋头连着叶片也一起摆在摊位,白萝卜、红皮萝卜、嫩莲藕、茼蒿、花生、野花椒排得高低错落。各家摊位的绿叶菜表面没有洒水,但绿得油油亮亮,一看就是才从周围地里摘的,死得不久。
买菜的幸福感,在这里是彻底拉满了。
逛的过程中,我们还吃了糖油果子、豆浆油条,差不多11点,我们提着菜去了市场附近的瑞幸坐了会儿,准备歇一歇再去吃午饭。
咖啡店里,也有提着大包小包前来的人:“买了点菜在你店里放一会儿哈,待会我来拿。”
午餐,我们选择的是附近的西君楼火锅兔,据说当地人都是在迎三江火锅兔和这家之间二选一。
龙泉开了多年的兔火锅店不少,到龙泉吃一餐兔火锅好像是标配,因为调味够厚重,很难不好吃,爱吃哪家,就看个人口味咯。
这家店铺门脸大,很容易找到,楼上楼下加外摆都可以坐,从装修和桌椅磨损来看,开了有些年头。我们两人点了小份,端上来一看,份量不小,上面厚厚一层红油,服务员说烧开就能开吃。
打好调料,水开了舀两勺原汤淋上,调料就备好了。拿勺子探探底,发现锅里有兔肉、兔肝、芋头、青笋。兔肉大块,吃起来比鸡肉更有嚼劲,比猪肉更精瘦,能吃出香料腌制过的味道,小火慢慢煮、慢慢吃,芋头软糯、青笋鲜嫩,比肉更好吃。
虽然整体算不得惊艳,但能开这么多年且口碑一直不错的原因大概在于味道妥帖,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选它不会出错。
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挤一挤,天冷了挤起热和,看到大家都这么认真选菜、认真讲价、认真吃喝,生活它就还是有无限乐趣。
● ● ●
编辑丨李可以、书书
图源丨李可以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