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大环线:在雪山的凝视下,与艰辛同行之日乌且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贡嘎大环线第三日,由上日乌且营地向莫西沟尾营地行进,中间翻越海拔4919米的日乌且垭口,它也是整个行程中海拔最高的点。
昨晚海拔4330米的上日乌且营地宿营,有些人已经有高海拔的头晕不适,睡眠不好等症状了,今天的垭口对很多人都是考验。
一夜的浓雾,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清晨起来,浓雾逐渐疏散了,露出了身后海拔5910米的雀巴雪峰和海拔5925米的小贡嘎雪峰。它们都属于贡嘎雪山群峰中的一员。此刻,它们正头顶金光,身披白袍,静静的注视并欢送我们走近它们的老大:贡嘎雪山。
首先沿着河谷前行。整个河谷草甸已成金黄色的了。稍远处的牦牛依然不知疲倦的啃食着这些低矮枯黄的草尖。
有时候在想,这样的地方,它们一天能啃食多少草尖裹腹呢。看来生活都是不易的,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艰辛,我们都要珍惜每一刻。
沿着河谷一直向前,翻过山脚的高坡,左前方雪峰的下面就是勒多曼因冰川冰湖。
此刻,已经有一队以年轻人为主的轻装队伍前往勒多曼因了。
而我们大环线的轨迹路线则是从右侧山坡拔高,翻越与前方雪峰相连的日乌且垭口,进入莫溪沟,沿着贡嘎群峰的西侧,顺着莫溪沟前行。
随着不断拔高,回首眺望,一幅壮美的大自然画卷。
浓云漫卷,小贡嘎静静耸立。两侧山坡上植被茂密,秋色点缀。
山涧草地上,河流如灵动的丝带,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在苍绿的草甸上肆意盘绕舒写,似大自然以水为笔,勾勒出一曲婉转曲折的自然乐章,与四周山峦共谱出静谧又灵动的天地画卷。
随着海拔升高,队伍里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的向上攀爬,急促的呼吸声,像破旧的风箱在胸腔里拉扯,有时候感觉心跳得要出来了。此刻别无他法,没有支撑没有外援,唯有坚持才能抵达目标。
同时,也深刻的感到身体素质及日常锻炼的重要。健康就像空气,平日里察觉不到它的重要,可在高原的缺氧环境里,才明白它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唯一底气。
上到第一层山脊平台,回首能看到山脚的上日乌且帐篷营地,以及它身后静静矗立的小贡嘎雪峰。
正是有了小贡嘎的支撑和遮蔽,才有这一方静谧安暖的处所。
站在山脊平台上,能看到勒多曼因雪峰以及雪峰下蜿蜒的冰川、冰壶及河流。
稍远处的几头牦牛慢慢的围过来,喘着粗气,怒视着我们。看那架势,似乎是怕我们侵占它们的领地。但又不敢过分靠前,最终在我们慢慢的逼近中转头向山坡上跑去。
这就是生物链间的代差。空有粗壮的体能和蛮力,狭隘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它们在高等级生命面前只能是弱者。
勒多曼因雪山,位于日乌且沟与莫溪沟交汇处,海拔6112米,是贡嘎山域的北侧卫峰。山型秀美,山脊线条分明,极具美感。
"勒多"在藏语中可指“女孩”;"曼因"在藏语中明确意为"万年雪"或“冰川”。勒多曼因组合后意为"女孩的冰川"。
勒多曼因,镜头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很多人的心绪万千。
听名字就心动——勒多曼因,一场浪漫至极的旅程序幕。
到川西,很多人就是冲着勒多迈因而来的。
关于勒多曼因,看到过很多攻略、行程、风景和抒怀。此刻,站在山巅,远远的望着它,心中多少有些感怀和亲近它的愿望。
这要是晴天,蓝天白云下,雪山洁白,勒多曼因曼妙,蓝冰闪烁,冰湖倒映,该会是多么壮观美妙的风景盛宴。
随着继续不断拔高,整个勒多曼因附近的几座雪峰尽现眼前:海拔5928米的小贡嘎,海拔6540米的嘉子峰,海拔6376米的日乌且峰以及海拔6112米的勒多曼因峰。它们一字并排,共同组成了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的侧卫峰。
在云雾弥漫的间隙,拉近了看勒多曼因附近的几座山峰及冰川。由于它们地址的位置及构造,更易于冰雪堆积和储存,也相对易于接近,因而成为目前的明星打卡地。
如同人生,不在于你多么高大雄伟,而在于你胸怀若谷,储备丰富,包容万物,平易近人,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亲近。
远远的已经能看到日乌且垭口了,它是与日乌且雪峰相连的一处相对较低的山脊。垭口上有黄色的风马旗。已经有人站在垭口上了。
受高海拔影响,这儿已经没有什么植物植被了。只有千百年来,被冰雪风寒反复蹂躏破碎的石块。
行走间,在靠近垭口附近的高海拔石缝间,发现生长着很大的一丛乌头,真是少见。
乌头,又名土附子、断肠、苦乌喙、毒公、独白草,是乌头属的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根部含有乌头碱,多数种类的块根有剧毒,民间常用来制造箭毒以猎射野兽。
躲在这渺无人烟,也无植被生长的高海拔苦寒之地,也许是为了自保,也许是为了减少对其它生物的伤害,不被其它动物食用。孤芳自赏,年年岁岁,延续生命。
到达日乌且垭口脚下。有些户外徒步穿越队伍雇用马帮驮运装备,也只能走到垭口下,然后自己背装备翻越垭口并继续向前了。一则是因为垭口陡峭,海拔高,牛马几乎无法翻越;二则这儿也是两个行政区域的分界,翻过垭口就是另一个县区地界了。据说过去曾因为利益导致两边的牧民打架斗殴,致伤人命,因而现在遵循各守本土,各自相安的原则了。
站在垭口前回看,看似平坦的原野,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坡度的。
越靠近垭口,风越大越寒冷。站着等了会队友,冷的人打颤。队友差不多到齐,有人已经胸闷头晕,高反症状比较严重了。赶紧让喝了两支葡萄糖,一再叮嘱:我们时间够,小步,慢行,不要起蹲坐卧,到了垭口上不要停留,赶紧下撤,降低海拔是缓解高反的唯一良药。
站在 4919 米的垭口上,贡嘎群峰一字排开,云遮雾挡,洁白的雪峰只露出边角。垭口上很窄,风大的人几乎立不住脚,手冻的有刺疼的感觉。
本来还想着在这形成的最高点等队伍人齐了拍张合影,给每个人留张纪念照。可是,风太大,手冷的连相机都拿不稳。赶紧给随后跟进的队友拍了张照,手台通报了后队垭口情况,赶紧准备下撤。
人生总有一些时刻,就像此刻站在垭口上一样,被风寒裹挟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可只要咬牙扛过去,回头看时,那些曾经以为艰难,都成了生命里最珍贵的记忆。
站在垭口南望,左手是以日乌且雪峰为首的贡嘎群峰,右手是被贡嘎雪山滋养的高原草甸植被区,而中间就是我们前行的通道莫溪沟。
根据轨迹,我们还有近十公里的路程,将一路直面贡嘎群峰,在雪山的凝视下,与艰辛同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