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来的,之前总听人说刘公岛是讲甲午战争的地方,以为全是纪念馆、纪念碑,肯定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没想到上岛一逛,居然能吹着海风看海鸥,运气好还能瞅见鲸鱼,这反差真让人意外。后来才知道,刘公岛不只是红色景点,还是国家级海洋公园,面积有3.15平方公里,比两个上海人民广场还大。岛上最核心的就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里面藏着好多真东西,像济远舰的铁锚、当年北洋水师士兵的日记,还有定远舰的模型,做得跟真的一样,连船上的炮管都能看清。听景区里的人说,这里以前就是北洋水师的基地,1894年甲午海战的时候,好多将士就是从这儿出发的,现在站在海边看着那些老炮台,还能想象出当年的样子。对比我之前去的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满是三国文化的热闹劲儿,到处是穿汉服拍照的人,还有卖文创的小店;刘公岛就安静多了,可那种藏在老物件里的历史感更让人心里发沉。不过刘公岛也不呆板,现在都讲究“破圈”,它没把自己困在“红色景点”的框里,还能让人边看历史边吹海风,累了就坐在海边的石凳上歇会儿,这点比好多只会摆老物件的景点强多了。
逛的时候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刘公岛不光有甲午战争相关的建筑,还有片英国租借时期的老洋房,红砖墙配着爬满藤蔓的绿树,看着跟上海外滩的老房子有点像,可里面展出的是当年被租借的史料,墙上贴的老照片里,洋人在岛上闲逛,中国人却得受限制,心里头不是滋味。这些老洋房现在改成了展览馆,叫刘公岛博览园,能看到当年租借时期的电报机、煤油灯,还有老百姓的生活用具,比光看文字介绍明白多了。里面还有个沉浸式展厅,用光影把甲午海战的过程演出来,不用盯着字看,跟着光影走就能知道怎么回事,连没怎么读过书的人都能看明白,这点特别贴心。不过有一说一,岛上的观光车有点贵,单程就要20块,要是想把所有景点逛遍,来回得40块,要是能出个通票包含门票和车票,能省不少钱。还有吃饭的地方太少,就码头附近有两家餐馆,一碗面条要35块,味道还一般,不如自己带点面包、火腿肠,饿了就能吃,出门玩最怕“被宰”,刘公岛虽然没乱收费,但吃饭坐车这块要是能更实在点,肯定能圈更多粉。
还得说说刘公岛的自然景观,岛上有个森林公园,占了大半的面积,里面的树长得又高又密,夏天走在里头凉快得很,一点不觉得晒。更没想到的是,岛上还有个熊猫馆,叫“中华大熊猫苑”,两只熊猫叫华华和宁宁,圆滚滚的趴在地上吃竹子,好多家长带着孩子围着看,笑得特别开心,这跟严肃的历史景点一点不冲突,反而多了点烟火气。听岛上的工作人员说,这两只熊猫是2019年从四川来的,专门为了丰富岛上的体验,现在成了好多小朋友的打卡点。对比我之前去的青岛崂山,崂山全是山水风光,爬一天山累得够呛;刘公岛是历史和自然掺着来,逛累了历史景点,就去森林公园走一走,或者去看熊猫,节奏能自己把控,更舒服。不过岛上的讲解服务有点跟不上,要是没租讲解器,好多细节都看不懂,比如海边的老电报局,不知道那台机器是怎么发电报的,只能瞎猜。现在都讲究“沉浸式体验”,要是能多来点能让人参与的活动,比如穿当年水师的服装拍张照,或者跟着工作人员学怎么发简单的电报,肯定比光看强,年轻人也愿意来打卡,不然光看老物件,确实容易觉得闷。
总的来说,刘公岛是个值得去的地方,不光能让人知道以前的历史,别忘本,还能看看漂亮的海岛风光,放松心情。就是得提醒一句,去之前一定要查好天气,要是刮大风或者下大雨,船就停了,白跑一趟。还有最好早点上岛,岛上景点多,从甲午战争博物馆到森林公园,再到熊猫馆,逛完得大半天,去晚了好多地方只能匆匆看一眼。要是带老人或者小孩,记得穿舒服的鞋,岛上得走不少路,别到时候脚疼走不动。另外,岛上的饮用水卖得贵,一瓶矿泉水要5块,自己带个水杯最好,码头和各个景点都有直饮水,接水方便还省钱。我觉得刘公岛不用搞太多花哨的东西,只要把吃饭、交通这些小事弄好,再加点简单的互动项目,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来,毕竟这么有故事又有风景的地方,真的不多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