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十一月的第一周,不少上海市民,可能都有同一个感受:2号线上的外国人,又明显多了起来。不少人还会在陆家嘴、人民广场、南京西路等上海知名景点下车,一览上海风光。
这条地铁线路的终点站,通往国家会展中心,也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点。连续八年,如约而至的进博会将一如既往再度成为一处开放的窗口,连接起世界与上海、世界与中国。
为进一步发挥进博会辐射带动效应,上海今年特别推出11条双层观光巴士免费乘坐服务,覆盖市中心60余处核心景点,凭借进博会有效证件,即可免费乘坐。
一场盛会,就这样撬动起全城,成为上海与中国真实地对外展示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一处支点,让六天窗口里的流量,逐步转换成长期涌动的资源和留量。
进博会在对外开放上的意义,早已不必赘述。前7届进博会,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从进博会这一窗口,更深地了解了上海,了解了中国。以进博会为契机,众多企业、商家已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再成为“常驻客”。
而今看来,从商务服务,到文旅展览,进博会不止链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也向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真实地传递着上海与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一座城市能始终如一,以确定的开放姿态迎接展商,以开阔的交流平台赋能展商,本身就意义非凡。这份温度和感知,也将继续以展会为契机,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眼睛、脚步、价值交换,去更深刻地理解今日之中国。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而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下,“十五五”规划建议亦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为世界顶级展会的进博会,将在更广的范围里,让更多的国家与地区来到上海,看到中国,参与中国大市场,也共享世界大机遇。
列车到站,人们涌向展馆,在进博期间,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场景。但在更深远的意义上,这种流动与交汇川流不息,从未停止。致力于成为外国人入境第一站的上海,本身就是“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生动注脚。
进博会作为这一承诺的实践平台,亦同样诠释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人类命运与共,开放合作才是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这条路上,进博会恰似一处注脚,昭示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
原标题:《上观时评 丨 进博透视①开放的进博会,连接的不只是商品服务》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