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7时16分,一列绿皮火车静静停靠在淄博站站台。车身侧面“7053次”的字样格外醒目,这趟运行了50多年的公益慢火车,正等待着开启新一天的旅程——从淄博驶向泰山,184公里的路程,时速虽仅40公里,却载着沿线百姓的期待与游客的向往,缓缓驶入鲁中山区。
“这趟车就像我们的老朋友。”常年乘坐7053次列车的李建祥老人抚着车窗感慨,“年轻时坐它挑着山货出去卖,现在坐它带着孙子逛景区。车还是那辆车,日子却越过越好了。”
列车员王迎在这趟车上见证了乘客从“挑着担子出去”到“背着相机进来”的变化。“以前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售卖,现在城里游客带着特产回家。这一出一进,变化可大了。”
变了的是行囊,不变的是温情。全程11.5元、最低1元的票价,如同一条从未断线的纽带,在半个多世纪里连接着山区与外界。从最初的铁路职工通勤车,到如今山东省内唯一的公益慢火车,7053次列车的车厢里,电茶炉替代了旧时暖瓶,空调取代了烧煤锅炉,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如一。
香菇大棚里的“致富密码”
8时18分,列车缓缓停靠淄川区太河镇西桐古站。刚下车,一排亮黄色的平房就映入眼帘,远处的青山叠翠,蓝天下的车站格外干净整洁。站里三棵粗壮的法桐,叶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这三棵树是1975年建站时种的,那会儿还是小树苗,现在都成‘老寿星’了。”车站值班员指着法桐笑道,辛泰铁路电气化改造时,为了保障安全曾修剪过树冠,没想到修剪后的法桐更有朝气了,就像这车站一样,越变越好。
从站台出发,驱车8分钟便抵达位于北马鹿村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太河生产基地。110亩土地上,82座白色标准大棚整齐排列。
“基地2022年2月投入使用,采用全数字化管理。”基地负责人朱言巧指着成排的大棚介绍,“温度、湿度全由电脑控制,香菇品质特别稳定。每个棚有1.3万多个菌棒,年产量400多万斤。”
走进大棚,湿润的空气里满是香菇的独特香气,56岁的村民王秀兰正麻利地采收香菇。“以前在外地打工,照顾不了家人。基地建起来后,我在这儿上班,一个月挣3000多元,走路20分钟就到家。”她拿起一朵饱满的香菇,脸上洋溢着幸福,“现在日子踏实多了,游客来采摘时,我还能教他们怎么挑新鲜香菇。”
几个标注着“游客采摘区”的大棚里,从火车上下来的游客正体验着采摘乐趣。“现摘的香菇特别鲜美,准备带些回济南。”一位游客边说边将刚采摘的香菇轻轻放入篮中。
齐山红叶间的“慢旅时光”
距离西桐古站约7公里的齐山风景区,正值一年中最美的时节。10月下旬,漫山遍野的黄栌、枫树将山峦染成绚丽的红色,宛如一幅铺展的巨幅油画。
景区停车场里,不少车辆挂着周边城市的牌照。“我们特意从烟台来,就为坐这趟7053次车到西桐古站,再打车来齐山。”正在拍照的周女士说,“这趟‘慢旅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齐山景区以齐文化为主题,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高海拔868米。沿着7.5公里长的步游道前行,64个景点串联起山水与人文。“前半程看水,后半程看山,最受欢迎的就是‘齐山四绝’。”景区负责人周鹏在观音瀑前介绍道。水流从高空倾泻而下,溅起细密水花,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瞬间。
今年10月新开放的百鸟园成为景区新亮点。35亩园区内,猛禽区、精品鸟展区、散养互动区和原生态区划分明确,泉水、瀑布、湖泊点缀其间。“快看,丹顶鹤!”一群孩子兴奋地围在湖边,看着丹顶鹤优雅地梳理羽毛,鹈鹕、黑天鹅悠然地在水面游弋。
“目前园内有27种鸟类,数量达500余只,预计2026年3月将达到56种2000只,到时候会更热闹。”百鸟园管理员说。
太河大集上的“烟火人间”
如果说齐山的美是静谧的山水画卷,那么太河大集的热闹就是鲜活的人间烟火。10月31日恰逢太河大集(又称桐古大集),从西桐古站步行16分钟,便能听到大集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刚烙的锅饼,热乎的!”“山芸豆,新鲜的!”“手工煎饼,甜的咸的都有!”声声吆喝回荡在古老集市上空。
太河大集起源于唐朝,每逢农历一、六开市,是淄川区重要的民俗文化符号。走进集市,金灿灿的玉米串悬挂在摊位上,农产品、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特色美食琳琅满目。
摊主张桂英的煎饼摊前围满了顾客,她熟练地转动鏊子,不一会儿就烙出一张香喷喷的煎饼。“我在这儿赶集30年了。”她边忙活边说,“以前来的都是周边村民,现在好多游客坐7053次车专门来赶集,煎饼销量比以前多了一半!”说话间,又有游客过来学烙煎饼,张桂英的煎饼摊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集市另一端,卖山货的李大叔正向游客介绍花椒:“这是咱太河产的花椒,炒菜特别香,城里超市很难买到这么正宗的。”他的摊位上,山芸豆、粉皮、核桃等特产整齐排列。“以前这些山货只能卖给本地贩子,现在游客直接来买,我们的收入更高了。”
集市上,卖农具的、捏面人的摊位前都围满了人。不少游客拿着相机,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从济南专程来的,第一次赶这么古老的大集,特别亲切。”游客赵女士展示着刚买的锅饼和花椒,“回去给家人尝尝这地道的山里味道。”
暮色渐浓,18时32分,7054次返程列车准时停靠西桐古站。站台上,返程的乘客们满载而归——有人抱着刚采摘的香菇,有人拎着大集上的锅饼,有人翻看白天在齐山拍摄的照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车厢里,几位游客仍在热烈地讨论:“下次红叶节,我还要带爸妈来坐这趟列车”“太河大集的煎饼太好吃了,下次要多买几袋”……窗外,山峦渐渐隐入暮色,而车厢内的温暖与期待,正如同这趟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公益慢火车,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温度。
-3811076责任编辑:刘宗尧
来源::20 淄博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