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迁江老街后前去参观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看到红水河边有座古塔,索性就前去走一番。本以为古塔非常的普通,看到塔脚下的文保碑更是惊讶,此塔竟然是国宝级文物,并且还是武举人修建而得名。武举人也感觉没什么样,但看到是我们老黄家后不得不对古塔的来历和缘由进行考究,或许常识有限,但对于古文物的热爱热情不减。
古塔位于迁江镇大村村,迁江前往来宾市区的路边即可看见。省道有路可进,不过进入古塔时有道大门,有类似于售票窗口的建筑。看到售票窗口的房间有点失望,就一座古塔也要收门票,看来参观古塔的行程泡汤,没想到售票间有点陈旧,步行进去没有受到阻拦,不过售票间的地段安装摄像头,听到提示音一身冷汗。
古塔为八角八面布局,7层共35米高,造型为底宽向上逐步收窄,木质板楼层,不过木板全无,没有梯子登上去,只能在塔底观望。古塔每层都有窟龛,想来古塔的修建不仅是出于参观,而是当地村民对天物的信仰,每到特定时期都会有村民前来祭拜祈福。正所谓宝塔镇河妖,古塔的修建必定带有某些迷信成分。
古塔始建于何时无从考究,明朝万历年间由迁江武举守备参将黄文辉主持重建而得名文辉塔,修建文辉塔据说还有民间故事。红水河大村村段有几处险滩,水流湍急,过往船只经常翻船,船主们认为河中有水妖作怪。为震慑河妖,船主们便在河边修建小庙,来到此地的船主都到岸边的小庙烧香,保佑老天能够顺利通航。
庙太小根本就压不住水妖,而且河水泛滥时小庙经常被洪水淹没而冲垮,船主们不得不将小庙转移到岸上的平缓地带,另建小庙。宋末元初发生大洪水,小庙被冲垮,船主们号召岸边百姓集资修建稳固的宝塔,这样才能彻底镇住河妖。起初修建的宝塔也仅是地基稳固,塔身亦在明朝嘉靖年间被洪水冲毁。
宝塔碑冲毁后迁江县天灾与人祸不断来袭,红水河泛滥时沿岸村民遭殃,枯水季红水河几乎见底,周边百姓认为河妖作怪,加上此时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村民希望修建一座大庙,既能震慑河妖,又能向天讨福祭拜的场所。时任迁江县武举守备参将的黄文辉为满足村民的诉求而集资修建宝塔。
黄文辉是当时迁江县的武举守备参谋,武举也就是武举人,正常情况下授予卫所千总,对等现在相当于县团级武官。黄文辉是迁江县守备武官,作为武官参与修建有点迷信性质的古塔,足以见得当时的迁江县守备压力非常大,加上天灾给迁江老百姓严重的祸害,迁江知县为转移救灾和守备压力而修建宝塔。
更有传言,红水河对岸的崖壁下沉睡着一头雄性犀牛,翻身都能让红水河泛滥成灾,若是醒后出来走走,迁江县就会覆灭。传言不知是哪个神婆说出来的,但很多老百姓相信了,知县和武举守备参谋黄文辉也信了,为保住迁江县而不得不在被摧毁的宝塔原址上重建宝塔。知县将重建宝塔的事交给黄文辉,黄文辉则尽心尽责将宝塔建好。可能是宝塔重建的原因,或者是黄文辉武举人的原因,宝塔建好后犀牛彻底被压在河底下动弹不得,河妖也极少出来作怪,迁江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文辉塔则历经几百年而屹立不倒,足见当年的建筑工艺的高超,还有材料的质量有多好。文辉塔在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直接升为国家级,期间跳过地市级和省级,连跳三级成为国宝,足见文辉塔在文物界的地位有多高。
参观文物,了解地方人文历史或许是出行最大的乐趣,而能够参观国宝级文物文辉塔更是此次来宾之行最大的收获。对文辉塔了解的不够透彻是一种遗憾,不过知道文辉塔是老黄家的黄文辉主持修建,而且还知道黄文辉是武举出身,黄家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深感自豪。参观完文辉塔,下一站则是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遗址,喜欢参观文物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来走走,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