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骑了二十多年车、从单日300公里极限挑战降到日常健身遛弯的“老油条”,我见过太多骑友的迷惑操作:有人带半箱矿泉水骑长途,结果抽筋抽到下车扶墙;有人揣着三块巧克力冲山,半路甜得齁嗓子还低血糖;更有狠人空腹硬刚200公里,最后靠路边小卖部的辣条续命——咱就是说,骑行这事儿,三分靠腿力,七分靠“干饭”,补给没选对,再强的体能也得半路“掉链子”!
今天就以过来人的身份,用大白话+幽默吐槽,给各位骑友扒一扒骑行补给的核心逻辑:别瞎吃、别不吃、别乱吃,选对补给比多练半个月还管用,毕竟“肚子饱,腿不跑”,吃对了真能让你省力一半,甚至还能偷偷超越那些只顾着埋头蹬车的“卷王”。
先划重点:骑行补给的本质是“给身体精准投喂燃料”,不是逛超市扫货。不同时长、不同强度的骑行,补给思路完全不一样——你总不能用休闲骑的“矿泉水+香蕉”套餐去硬刚单日300公里的长途,就像给奥拓加航空油,不是浪费就是出问题。先给大家一个核心原则:短骑补水解渴,中骑碳水+电解质,长骑碳水+蛋白+电解质三管齐下,记不住没关系,后面慢慢给你掰扯。
一、基础补给:水和电解质,骑行界的“救命CP”
我敢说,90%的骑友都犯过一个低级错误:等口渴了才喝水,或者骑全程只喝白水。兄弟,听我一句劝,脱水这事儿,比饿肚子还致命——你体重掉2%的水分,耐力直接打八折;掉5%,恭喜你,不仅腿软得像煮面条,还可能头晕眼花,连车把都握不稳。
1. 补水:别等口渴,小口勤喝才是王道
- 短途休闲骑(1小时内):这时候身体糖原储备还够用,重点就是补水。带个500ml的运动水壶,装温水或者淡盐水(自己撒半勺盐就行),每15-20分钟喝150-200ml,别猛灌!我年轻时试过一次,半路渴得不行,咕咚咕咚灌了半瓶水,结果骑了20分钟就肚子疼,下车蹲在路边怀疑人生,那画面至今是骑友圈的笑柄。
- 中长途骑行(1小时以上):别再喝纯白水了!长时间出汗会带走身体里的钠、钾等电解质,只喝白水会导致电解质失衡,轻则抽筋,重则恶心乏力。建议用大容量水壶(至少750ml),搭配电解质泡腾片或者运动饮料——注意选低糖款,别买那种齁甜的,喝多了不仅腻,还可能反酸。我现在骑长途,都是一个水壶装电解质水,一个装温水,交替着喝,舒坦!
- 高温天气加码:夏天35℃以上骑行,水分流失速度翻倍,除了增加饮水量,还能在水壶里加一点点蜂蜜或者葡萄糖,既能补水又能快速补能,比喝碳酸饮料靠谱多了(碳酸饮料胀气,骑起来肚子咕噜咕噜响,谁试谁知道)。
2. 电解质:抽筋的“天敌”,千万别忽略
很多骑友骑到半路腿抽筋,第一反应是“我体能不行”“我练得不够”,其实大概率是电解质没补够。你想啊,骑行时出汗不仅丢水,还会带走身体里的盐分,电解质失衡了,肌肉就容易“罢工”——就像机器没加润滑油,转着转着就卡壳了。
- 补给时机:中长途骑行每1-2小时补一次,高温天气可以缩短到45分钟。
- 补给方式:新手推荐电解质泡腾片,方便快捷,丢进水里就能喝;老骑友可以试试电解质盐丸,每次1-2粒,配水送服,补得更精准。我之前骑川藏线,带了一堆盐丸,遇到爬坡抽筋,含两粒在嘴里,喝口水,过个10分钟就能缓过来,比停下来拉伸管用多了。
- 避坑提醒:别买那种“三无”电解质补剂,也别自己往水里加太多盐,齁咸不说,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记住:电解质是“调味剂”,不是“主料”,适量就好。
二、能量补给:碳水是主角,蛋白质是“售后”
如果说水和电解质是“润滑油”,那碳水化合物就是骑行的“汽油”——身体靠碳水供能,就像汽车靠汽油跑,没油了再牛的发动机也得熄火。很多骑友所谓的“体能不差但撑不下来”,本质就是碳水没补对,血糖骤降,直接“撞墙”。
1. 短时间骑行(1小时内):无需多补,点到为止
这种骑行强度低、时间短,身体里的糖原完全够用,没必要带一堆补给,不然纯属增加负重。如果出发前没吃饭,或者骑到半路有点饿,带一根香蕉、几片梳打饼干就行——香蕉是“骑行神器”,富含钾和快速吸收的碳水,吃一根能顶半小时,还不用怕弄脏手;梳打饼干清淡不腻,能缓解饥饿,还不会像巧克力那样融化糊一手。
避坑提醒:别带蛋糕、面包这种高油高糖的食物,吃了容易胀气,骑起来肚子不舒服;也别空腹骑,哪怕喝杯牛奶、吃个鸡蛋垫一垫,也比空着肚子硬扛强。
2. 中长时间骑行(1-3小时):碳水为主,快速补能
这个时长是“撞墙”高发期,尤其是强度稍大的训练骑,必须每30-45分钟补一次快速供能的碳水,保持血糖稳定。
- 首选补给:能量胶、能量棒、葡萄糖片。能量胶是“浓缩燃料”,一条只有几十克,能快速被身体吸收,补能效率超高,骑的时候撕开口挤到嘴里,配口水送服就行——注意别买太甜的,我之前踩过坑,买了一款草莓味的能量胶,甜得我齁到咳嗽,差点把车骑沟里。能量棒选谷物做的,口感扎实,能慢慢嚼,既能补能又能解闷,就是别在爬坡的时候吃,容易呛到。
- 备选补给:黑巧克力(70%以上可可含量)、葡萄干、枣干。黑巧克力能快速提神,还能补点碳水;葡萄干和枣干糖分足,体积小,容易携带,就是吃多了有点粘牙,记得多喝水。
- 补给节奏:别等饿了再补!等你感觉到饿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消耗脂肪和蛋白质了,这时候再补就晚了。正确做法是“提前补、少量补”,比如每40分钟吃半根能量棒,或者一条能量胶,让身体一直有燃料。
3. 长途骑行(3小时以上):碳水+蛋白,持久战必备
单日300公里、多日骑行这种“硬核操作”,光靠快速碳水不够,还得加缓释碳水和蛋白质,既要保证持续供能,又要防止肌肉疲劳。
- 核心补给:除了能量胶、能量棒,还要带燕麦能量棒、全麦面包、饭团、煮鸡蛋。燕麦能量棒和全麦面包是缓释碳水,能慢慢供能,不会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骤升骤降;饭团可以自己做,米饭+少量肉松+咸菜,既能补碳水又能补点盐,扛饿还顶饱——我骑长途必带饭团,比吃能量棒舒服多了,毕竟是正经饭。
- 蛋白质补给:骑行超过3小时,肌肉会开始分解,这时候需要补点蛋白质来修复。可以带点牛肉干(选低盐款)、蛋白棒,或者骑行结束后1小时内喝杯蛋白粉、吃个鸡蛋。记住:蛋白质不是骑行中主要的供能物质,而是“售后维修员”,帮你修复肌肉,避免第二天浑身酸痛。
- 小技巧:长途骑行可以带点坚果(核桃、杏仁),每天吃一小把,补充脂肪和微量元素,还能增加饱腹感;也可以带点蜂蜜,累的时候冲一杯蜂蜜水,既能补能又能提神,比喝功能饮料健康。
三、骑行补给实用清单(按强度分类,直接抄作业)
1. 休闲短途(1小时内):轻便为主,不添负担
- 必备:500ml运动水壶(温水/淡盐水)
- 可选:香蕉1根、小包装梳打饼干、迷你黑巧克力1块
- 避坑:别带碳酸饮料、薯片、蛋糕等高油高糖高盐的零食,纯属增加负重还没用。
2. 中长训练(1-3小时):精准补能,避免撞墙
- 必备:750ml运动水壶2个(一个装电解质水,一个装温水)、能量胶2-3条、能量棒1-2根、电解质泡腾片/盐丸1盒
- 可选:葡萄干/枣干1小袋、黑巧克力(70%+)1块、葡萄糖片1盒
- 避坑:别带太多补给,不然背包太重影响骑行;能量胶和能量棒别混着吃太多,容易甜腻反胃。
3. 长途骑行(3小时以上):全面补给,持久战必备
- 必备:1L大容量水壶2个、电解质补给(泡腾片/盐丸)、能量胶4-5条、缓释能量棒2-3根、饭团2-3个/全麦面包2片、煮鸡蛋2个
- 可选:牛肉干1小袋、蛋白棒1-2根、坚果1小袋、蜂蜜1小瓶、运动蛋白粉(骑行结束后用)
- 避坑:别带易变质的食物(比如酸奶、新鲜水果),除非有保温箱;别只吃碳水不吃蛋白质,不然第二天肌肉酸痛得下不了床。
四、老骑友的终极补给忠告:试错比跟风重要
最后再给大家唠几句掏心窝子的话:骑行补给没有“万能公式”,别人用着好的,不一定适合你。我年轻时跟风买过网红能量胶,结果吃了拉肚子;也试过带全麦面包骑长途,天热变质了,只能扔了挨饿——这些坑都是花钱买的教训。
所以,建议大家在正式长途骑行前,一定要提前试错:比如周末骑1-2小时,试试能量胶的口感、电解质水的浓度、饭团的扛饿程度,找到自己身体适应的补给节奏和食物。比如我现在骑长途,固定带3条能量胶、2个饭团、1盒盐丸,每40分钟补一次能量胶,每1.5小时补一次盐丸,中午吃个饭团,全程状态都很稳,从来没撞过墙。
另外,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
1. 补给时尽量在平路或者缓坡进行,别在陡坡或者急转弯时吃,容易分心出事;
2. 吃能量胶、能量棒后一定要多喝水,不然容易粘在喉咙里,又干又呛;
3. 别空腹吃太甜的补给,容易反酸;也别吃太油腻的食物,容易胀气;
4. 骑行结束后别暴饮暴食,先喝杯温水,吃点清淡的食物(比如粥、面条),等身体缓过来再补充蛋白质和碳水。
总之,骑行不是“苦行僧”,没必要硬扛着饿肚子骑车。科学的补给和有力的蹬踏同样重要,吃对了,你会发现骑行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不用再半路腿软扶墙,不用再羡慕别人骑得又快又远,你自己就能成为那个“轻松骑完全程”的大神。
最后,祝各位骑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补给方案,吃好喝好,骑遍山河湖海!如果不知道怎么搭配补给,或者想了解某款补给的真实体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这个老骑友帮你避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