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威海客户端讯今年,在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经营渔家乐几十年的于海洋,忙得像只转不停的“陀螺”——刚送走一拨拨春夏写生团,转身又迎来秋游研学的热闹。还没等他喘口气,冬天的“观天鹅大军”已预约在册。“从前只忙一季,如今四季连轴转,很多进村游玩的游客更是从溜一圈变成了‘临时村民’啦。”于海洋笑着说。
于海洋连轴转的“四季”,也映照出我市文旅产业逐渐从“一季火爆”向“四季长青”发展,城市定位从“打卡观光地”向“度假目的地”转变。今年以来,我市紧盯游客需求变化,以不断完善的设施、丰富多元的场景、持续优化的供给和温暖细致的服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60多次登上各大平台TOP10榜单,实现主流线上旅游平台“全满贯”。游客结构与消费习惯已悄然升级,“慢下来、深度玩”成了来威游客的新共识。
2025年,我市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根据游客喜好和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商业功能等,加速从“打卡观光地”向“度假目的地”转型。
近期,威海文旅集团推出系列康养旅游线路,受到广泛关注。该线路以刘公岛为核心,串联多家温泉、海洋牧场、中医药理疗、乡村振兴示范点及创新产业园等资源,提供多样化的行程选择。“和以往‘打卡式’旅游不同,这条线路让我真正放松了身心。”来自济南的游客刘先生感慨。
向“度假目的地”转型,不仅要有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还要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住宿、特色美食和在地文化的需求。为此,今年我市统筹推进89个重点文旅项目,积极引入携程、中青旅等知名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酒店,全面提升度假接待能力。位于成山头景区的沉浸式演艺《东寻·成山赋》,正是重点项目之一。它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让观众随剧情推进在多场景中流动体验,从“旁观者”变为“亲历者”。
“这是我第三次来威海了,每次都有新发现。”来自河北的游客刘峰说,“今年在成山头看的《东寻·成山赋》,把历史和现代科技融合得恰到好处,特别震撼。”在他看来,威海四季皆景,什么时候来都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
环翠区华夏城《神游传奇》秀入选全省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典型案例;高区小石岛片区改造获评全国创新案例;经开区韩乐坊成为夜间消费新地标……一系列举措推动景区焕新升级,为游客带来更多新体验,共同构筑起威海度假旅游的多元魅力。
“文旅+”的多元融合为威海旅游注入了新活力。不久前举办的威海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带动周边消费规模较平日提升30%以上。赛事期间推出的“跟着赛事去旅行”套票,整合60家景区与酒店资源,让参赛者在竞技之余深度体验滨海风情。烟台运动员王旭泉参赛后,特意沿千里山海自驾公路探访荣成、乳山,亲身感受“体育+旅游”的独特魅力。
从“网红”到“长红”,留住游客的不仅是美景与业态,更有“把游客当家人”的贴心服务。前不久,来自济南的游客杨晗入住威海海悦建国饭店时,因房间朝向问题通过“30分钟吐槽码”反馈诉求,不到15分钟就收到调房回复。酒店大堂的动态潮汐显示屏让她印象深刻:“什么时候赶海最合适、哪个海湾能捡到花蛤,看得一清二楚,比自己做的攻略还准。”酒店里的实惠伴手礼专区,从胶东花饽饽到深海鱼油,都是性价比极高的本地特产,让她轻松搞定“伴手礼难题”。
而这样的“宠客”服务,在威海已形成体系。今年我市实施“好客威海”服务提升行动,构建起智慧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旅游旺季期间,全市14个涉旅专项机制高效运转,通过建立重点问题责任清单,确保游客诉求“事事有回音”。这种以体验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成为威海旅游的温暖名片。
我市将继续聚焦游客需求,培育特色旅游商圈,深化业态融合,拓展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新空间,推动“流量”变“增量”,全力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 李文思)
签审:张军涛
复审:宋志红
编辑:于雨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