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金华阳端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张作楠(1772-1850,字让之,号丹邨,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龙山村人,清代著名天文学家)的太公(曾祖父)张应度是一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乡绅。其曾经对后人说:我若三天不做好事便心中不安,你们要理解我啊。
此话后来传到金华县令王良谷的耳朵里,王良谷思绪万千,不禁感慨:这就是现实的“丰年玉,凶年谷”啊!
张应度在村口附近的溪边散步,因溪上无桥,其看见一男子正背着一妇女涉水过渡,一步一滑,非常危险;且当时社会讲究“男大女防”,男背负女过渡,容易引起流言蜚语。于是,张应度独资在溪上建了一座桥,因此地地处阳端山山脚,因此桥取名“阳端桥”。
《光绪金华县志》载:“雍正六年,邑人张应度见有男负女渡水者,遂独建此桥。”后桥被洪水冲毁,张作楠的父亲张承侣“子承父业”,再次出资兴建阳端桥,一直保留至今。
张作楠的祖父张有涵也是一生慷慨,其每年拿出10%的收入,去无偿资助家族内因贫不能嫁娶者、死不能葬者、旦夕不能获养者;并全额免除无力还租者一切费用,甚至焚烧一切所欠的债券。
张作楠从小耳濡目染,为善不止,从善如流。
张作楠任阳湖知县时,父亲张承侣衷心告诫:“愿汝为良吏,勿愿汝为能吏;使民不敢欺,盍使民不忍欺。”大意是:为官对民要爱惜,不能以权欺压百姓。
张作楠任太仓知州时,著有《喜闻过斋铭》,从为官者的角度,在对待百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廉持己,以诚事上,以勤治事,以恕接物,以爱临民。
积德行善,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古桥坐标】金华阳端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鞋塘办事处王家村鸭卵塘自然村,阳端山山脚,横跨芗溪。是一座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长22米,宽1米,高2.2米的三墩四孔平梁桥。桥面由三排青石条铺设而成,全桥采用青石砌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