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登山爱好者心中,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是当之无愧的“朝圣之地”,可这片承载着无数人登山梦想的区域,最近却被暴雪与雪崩的阴影笼罩,短短几天内接连发生悲剧,9条宝贵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山之中。
当地时间11月初,素有“全球登山者圣地”之称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天气状况突然急转直下。
此前一段时间,这里的登山环境还相对稳定,不少登山队伍都选择在这个时段进驻,为接下来的攀登做准备。然而,随着气旋“蒙莎”的到来,这片山区的气候彻底改变。
气旋“蒙莎”为该区域带来了大范围的强降雪,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带,暴雪持续不断。
原本覆盖在山间的积雪,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厚,部分区域的积雪厚度较往常同期翻倍。
要知道,喜马拉雅山区的登山路线本就因地形复杂、海拔高而潜藏诸多风险,比如陡峭的冰壁、暗藏的冰裂缝等,如今积雪大幅增厚,不仅让路线上的隐患更难察觉,还大大增加了雪崩发生的概率,原本就充满挑战的登山之路,变得愈发危险。
首起悲剧发生在10月31日,两名经验丰富的意大利登山家。
卡普托与法罗纳托,当时正按照既定计划前往潘巴里峰展开攀登行动。按照他们提前规划的行程,两人会在抵达海拔约5000米的一号营地后进行休整,补充体力、检查装备,为后续向更高海拔推进做准备。
可从10月31日当天开始,这两名登山家就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无论是卫星电话还是预设的通讯设备,都无法接收到他们的信号。
消息传出后,意大利方面与尼泊尔当地的救援团队迅速联动,组织力量对两人展开搜寻。
救援人员克服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沿着两人可能的行进路线逐步排查,但受持续暴雪影响,能见度极低,搜寻工作进展十分艰难。
在多方搜寻多日仍无结果后,意大利外交部于11月4日正式确认了卡普托与法罗纳托的遇难消息。
随后,救援人员根据现场勘查获取的线索,结合当时的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推测两人大概率是在潘巴里峰海拔约5000米的一号营地遭遇了强烈暴雪。
这场暴雪不仅切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还可能引发了诸如积雪掩埋、冰棱坠落等次生灾害。另外,高海拔地区本就气温极低,强烈暴雪还会加速人体热量流失,导致失温,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成为夺走两人生命的直接原因。
仅仅3天后,也就是11月3日,另一场更大的悲剧在亚隆里峰上演。
当天,一支由12人组成的跨国登山队顺利抵达亚隆里峰海拔5630米的基地营。这支队伍里既有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登山爱好者,也有尼泊尔当地的向导和协作人员,大家抵达基地营后,纷纷开始整理装备、搭建帐篷,准备稍作休整后,就按照计划向更高海拔发起挑战。
可谁也没想到,危险会来得如此突然。就在队员们各自忙碌、休整待命的时候,一场毫无征兆的雪崩突然袭来。
瞬间,大量的积雪如同奔腾的洪流般从山上倾泻而下,速度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雪崩的威力极大,基地营的部分区域瞬间就被厚厚的积雪掩埋,正在营地里活动的队员们也被毫无防备地卷入积雪中。
这场雪崩造成的伤亡极为惨重,经后续清点确认,共有7人在事故中不幸死亡,死者涵盖了意大利、德国、法国和尼泊尔4个国家的公民。
剩下的5人虽然侥幸从雪崩中存活下来,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有的被积雪撞击导致骨折,有的则因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出现冻伤,法国籍女性伊莎贝尔·索朗格就是其中一名幸存者。
事故发生后,伊莎贝尔被救援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养伤期间,她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回忆起当时雪崩发生时的惊险场景,仍心有余悸。
她告诉记者,雪崩发生的那一刻,她只觉得眼前一黑,大量冰冷的积雪瞬间就涌到了身边,将她包裹住。
在极度的恐慌中,她下意识地开始拼命划动手脚,“那种感觉就像在水里游泳一样,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办法从积雪里挣脱出来”。
也正是靠着这个本能的反应,她才幸运地从积雪的包裹中逃了出来,捡回了一条命。
可她的丈夫却没有这么幸运,伊莎贝尔说,雪崩发生时,她的丈夫就在她不远处,雪崩不仅带来了大量积雪,还引发了落石,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好击中了她的丈夫,导致其当场身亡。
更让她感到痛心和无力的是,除了她丈夫之外,还有其他队员被埋在了厚厚的积雪之下,而那些被埋队员所处位置的积雪厚度达到了约6米,“那么厚的积雪,我们根本没办法展开救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那种无助感真的太难受了”。
11月4日,尼泊尔相关部门的官员正式对外公布了潘巴里峰和亚隆里峰这两起登山事故的具体伤亡情况,明确确认共有9人在这两起事故中遇难,其中有5人是意大利籍登山者。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球登山界,让整个登山领域都为之震动,不少登山爱好者和相关机构都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同时也对事故的发生感到惋惜。
熟悉喜马拉雅山区登山情况的人都知道,秋季其实是当地相对受欢迎的登山季节。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季的喜马拉雅山区降水较少,不会像夏季那样频繁遭遇暴雨,避免了因雨水引发的山体滑坡等风险。
而和冬季相比,秋季的气温又不会像冬季那样酷寒难耐,对登山者的体能和装备要求相对较低。
而且秋季的天气相对稳定,能见度也较高,这些条件都让秋季成为了不少登山者首选的登山时段。
但即便如此,秋季的喜马拉雅山区依然存在“极高”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气候的多变性。
在这里,天气就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可能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下一秒就会突然乌云密布,迎来暴雪、狂风等极端天气,甚至还会直接引发雪崩。
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往往让登山者难以预判,也来不及做好应对准备,从而陷入危险之中。
结语
从历史数据来看,喜马拉雅山区的登山风险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据专门记录喜马拉雅山区登山活动和事故的“喜马拉雅资料库”统计,自195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000人在这片山区丧生。
而在所有导致登山者死亡的原因中,雪崩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是目前已知的威胁登山者生命安全的首要因素。
这次因气旋“蒙莎”引发暴雪,进而导致的潘巴里峰和亚隆里峰雪崩事故,不过是这片充满危险的山区中,无数悲剧案例中的又一个。
此次事故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在追求登山梦想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毕竟登山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感受自然,而不是用生命去冒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