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11月5日上午,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一行来到山东夏津。从黄河改道后的风沙之地,到如今林海苍翠的“绿色明珠”,夏津正以“一片桑叶”“一朵棉花”撬动大产业,让古老的黄河故道焕发新生机。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色
步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绵延不绝的古桑树群,它们不仅是夏津生态治理的活化石,更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园内依托独特的古桑林生态系统,打造了四季皆宜的旅游体验,每年举办的“桑椹生态采摘节”已成为区域旅游品牌,游客可在此亲手采摘甘甜的桑椹,品尝独具风味的全桑宴。
夏津县建立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围绕古桑树全身研制出了桑椹干、桑椹酒、桑叶茶等200多种产品,发展起100多家加工厂和合作社。从深加工到农文旅融合,以往不值钱的果子,如今也“身价倍增”,成了百姓的致富果。
除此之外,被誉为“森林黄金”的桑黄产业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夏津桑产业研究院通过采集桑黄的野生菌种,分离菌丝,人工模拟桑黄自然生长的温度和环境,用一颗小小的野生桑黄,就能实现几十万、上百万桑黄菌包的人工繁育。目前,夏津县已建成桑黄种植基地及桑黄保育区,实现了国内最早人工驯化栽培桑黄,年种植桑黄500万菌棒,年产桑黄子实体100吨。目前,夏津县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
德州德影城鸟瞰图
目前,夏津县已经形成了集种植、研发、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融合了多种业态的德百旅游小镇,与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当地以温泉康养与影视文化为两翼,将桑文化、黄河文化等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体验之中,共同构建了一个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小镇随处可以品尝到桑叶茶、桑椹干等特色产品,聆听关于黄河改道与先民植桑治沙的传奇故事。
山东齐鲁棉花博物馆展厅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体”。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一行随后来到齐鲁棉花博物馆。馆内,从古老的纺车、织布机到早期的轧花器械,一件件展品清晰地勾勒出纺织技艺的演进轨迹。复原的传统纺织作坊,展示了从棉花到布匹的全过程——植棉、采棉、弹棉、纺线、织造,记载了黄河地区如何成为举足轻重的“白金”产区。
而博物馆外的现实图景,正书写着纺织产业的新传奇。在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纺织园区内,智能化吊挂流水线高速运转,依托自主研发的3S纯棉舒化技术及省级智能制造场景认证,实现了“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300余台套先进设备,覆盖棉花梳理、铺网、装套、绗缝、检针、灭菌等全流程,支持年产可达100万套中高端纯棉床品的高效生产。
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纺织车间
产业链向高端服装和家纺产品延伸。当地企业建立了完整的设计研发体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正在崛起。同时,对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也更加深入——棉短绒被转化为高档纺织原料,棉籽被提炼成优质食用油和蛋白饲料,形成了一棵棉花、全身是宝的循环经济模式。
从防风固沙的古桑林,到多元业态的旅游综合体,再到智能高效的现代纺织车间,这颗黄河故道上的“绿色明珠”,不仅让古老的桑树结出甜美的桑椹、孕育出高价值的桑黄,也让传统的棉花在智能化车间里纺成了高端家纺产品,让古老的黄河故道焕发出全新生机,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振兴之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