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成门,院内依然是古树苍苍。古树,也是孔庙的一大景观。
院子两侧的廊庑,是绿色的琉璃瓦顶。东西两庑各40间,供历代著名先贤,先儒的神主,到清末共147人。
院子的前庭中设杏坛,此处原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堂,后世将它改为孔庙正殿。宋真宗末年,增广孔庙,殿移后,此处设坛,周围环植杏树,故称杏坛。金代在其上建亭,明代又改建成重檐十字脊亭,逐成现状。院子中间的杏坛,此时正在整修中。
这座院内的最主要建筑就是大成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与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将其生前住宅改为庙,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1729),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它处殿宇所少见。
大成殿的台阶中间,有两块双龙戏珠石刻。
大成殿内外悬3副对联。 门外为清世宗书"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联; 前后内金柱分悬清高宗书"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和"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联。
门上的匾额“生民未有”为雍正帝御书。 两边为清世宗书"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联。
“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匾文意为尊祖千古以来,从未有如孔子之至高无上的圣贤。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1966年"文革"初起时,大成殿内的文物受到破坏,现存龛像匾联均为1983年照原样恢复。
“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御笔题书。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主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于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主事也,终条理者,圣主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这里的意思是:孔子是顺应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龛像两边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联。
曲阜孔庙里的这座孔子龛像是我所看到过的孔庙中龛像最为端庄和年轻的一座,这第一孔庙中的孔子像,果然不一般。
大成殿门前的这一排盘龙柱,也比大成门的更有气势。
在大成殿门前的台基上,还有两排大理石护栏,护栏内,应该是大成殿的外排水系统。
这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与五脊六兽,与故宫是同样风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