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融合炫新潮 缤纷多彩海之南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旖旎、热带雨林古木参天,拥有丰富多彩的海南历史文化、海洋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近年来,海南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理顺服务体制机制,坚持文旅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促进了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等业态迅猛发展,实现了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以文化旅 以文化游
歌舞剧院里音舞诗画勾勒出千年印象,市井烟火佳肴美馔飘香着千年风韵,研学路上市民游客追寻千年足迹……11月8日在海南澄迈开幕的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高朋满座,内容丰富多彩,唤醒了琼岛跨越时空的东坡记忆。
公元1097年夏天,苏轼来到海南儋州,居儋3年,他劝农助耕、劝医劝学,开海岛人文之风气。他创作诗歌170余首,写作各类文章160余篇,续写完成《易传》《书传》《论语说》3部经学著作,于荒蛮海岛上构筑了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艰难困苦中展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国内外“苏迷”所铭记和追寻。
星移斗转,日行月逐,今日海南早已成为开放新高地。海南成立了专业性学术组织——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构建苏学研究体系,推动东坡书院创建4A级景区,实施桄榔庵遗址保护、里桥修缮等文物项目。持续举办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推出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组建东坡文化旅游促进会。千年苏学在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进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海南始终以“保护第一、活化优先”为原则,将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资源,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成为文旅融合的闪光点。
海南深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历史,完成40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其中“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繁华街里的红色名片”获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纵队文物史料展”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精品展。在此基础上,海南推出15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海南解放公园等红色地标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结合,让红色旅游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聚焦南海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海南开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同步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南海博物馆举办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出442件(套)文物,吸引超110万人次参观。同时,海南推进环岛海洋文化公园示范带建设,挖掘“南海更路簿”耕海文化,打造集生产、交易、文旅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文创旅游渔港,让海洋文化成为海南旅游的“蓝色标识”。
海南以黎锦、椰雕、灰塑、琼剧、黎族民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制定多项非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双遗产”。打造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2个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推出“海南陵水新村——疍家风情非遗特色之旅”等全国非遗特色线路。
截至目前,海南依托落笔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海口琼州府城、三亚崖州古城等文博资源创建A级景区21家,52家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推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等130个大型展览、6大博物馆主题游线路,“文博热”“非遗热”已成为海南文旅的新标签。
旅游强 文化强
11月4日,海南文艺界传来两则喜讯: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出品创演的民乐小合奏《竹木呈祥》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奖“文华节目奖”,海南广场舞《椰壳哒哒幸福来》时隔12年喜摘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群星奖。
荣光的背后是海南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海南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核心路径,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活化利用、产品内涵升级、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让“阳光海南”成为兼具文化魅力与度假体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海南将融合发展纳入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标准,打造南山、东坡书院、槟榔谷、南海博物馆等38个文化旅游景区,培育6家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两环”旅游公路等重大涉旅工程不仅完善交通网络,更通过挖掘沿线文化内涵,成为“可游、可赏、可品、可享、可闲”的文化风景道。
海南已培育12家演艺企业、300家演出经纪机构,推出《三亚千古情》《槟榔・古韵》《红色娘子军》《男神东坡》等6个旅游演艺精品,年均举办大型演出超200场次。同时,创作《红旗不倒》《黎族家园》《黄道婆》等18部彰显地方人文风情的文艺作品。“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成为新时尚,“来海南看演唱会、玩音乐节”成为年轻游客的重要选择。
海南推动各市县差异化发展。海口打造“国际演艺之都”,三亚建设“亚太游艇之都”,文昌聚焦“航天旅游之都”,琼海乐城深耕“医疗旅游之都”,万宁打造“国际冲浪胜地”,五指山—琼中—保亭构建“雨林山地和民族文化探秘之城”,形成“一市一特色、全域皆可游”的格局。“村晚”“村歌”“村舞”“村VA”“村BA”等文化体育活动活力四射,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海南开发文创产品1000多款,将文化元素转化为游客可带走的“海南记忆”。
全球文旅推广大放异彩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首次参展的一家海南黎锦织造公司唐女士成功和3家外企签约,订单数额超过百万元。她从海南带去的46个黎锦包包,开馆不到半天就售罄。这家公司现在的多半订单来自海外市场,黎锦的创新工艺品如服饰、包包等,在欧美等国家很受欢迎。
海南构建全球文旅推广网络。在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9家旅游推广办事处,成为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亚太旅游组织和山地旅游联盟等多个国际旅游组织推荐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吸纳3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博主担任“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在三亚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现有17家文物拍卖经纪机构,年拍卖交易超7000件。《海岛天堂》等图书、节目及网络游戏成功“出海”,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国内外的交流带来了海南国际航运的繁荣。截至2025年11月3日,海南累计开通境外客运航线79条,覆盖21个国家、39座城市。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突破195万人次、国际航班起降14948架次,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长30.8%和18.4%。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海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旅游发展,润物无声传播着文化价值、人文精神,有效提升了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
(数据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经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