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境 图/陈延上
▲景区大门。
在湘南群山深处,四明山以“四望界线分明”的独特地貌、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与醇厚的民歌文化,成为一处融合自然野趣与人文底蕴的隐逸之地。
四明山地处祁东县西部,系南岭山脉余脉,主峰海拔1044米,地跨祁阳、邵阳、东安、冷水滩三地五县市,因“四望周围,界线分明”而得名。其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7%,孕育1586种维管束植物与199种陆生脊椎动物,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2种,被誉为“湘南生物基因库”。
虽不如名山大川显赫,四明山却以古树参天、珍禽遍地、飞瀑流泉的原始风貌与“歌乡”标签,吸引着追求自然野趣的登山者,“生态秘境、红色记忆、民歌传承”的三重特质,让每一次攀登都成为沉浸式之旅。
根据户外登山安全准则,四明山经典徒步线路从黄茶园出发,经腾云祖师殿,终抵腾云峰顶,全程约5公里,耗时3至4小时。起始段为林间土路,落叶覆盖易滑,建议缓步前行;中段石板路,坡度渐陡,部分路段紧贴崖壁,需留意落石;登顶最后百米为碎石坡,风力较强,可借助灌木稳定上行。
▲夏日,绿树葱茏。
登山装备方面,防滑登山鞋必不可少,山间湿润处易生苔藓;秋日昼夜温差超过10℃,建议穿着速干内搭、轻便抓绒衣与防风外套;登山杖可辅助借力,若探秘长龙江大峡谷,需额外携带防水背包。
四明山沿途景点野趣盎然,从黄茶园出发约1公里处,可见树龄500年的古松与300余年的珍稀摇钱树,拍照时请与树干保持安全距离。上行2公里至腾云祖师殿,殿旁两口水井传为明代道人所凿,井水清冽可饮,但需注意井台湿滑;殿后留存解放战争时期炮台遗址,可驻足感受红色历史。
若时间充裕,可绕行长龙江大峡谷,谷内黑龙潭深不见底,瀑布群水花飞溅,需在指定观景区域停留,勿近悬崖边缘。
立于腾云峰顶远眺,秋日四明山层林尽染:枫叶点缀山林,银杏洒金,群山如黛,云雾缠绕峰峦;俯瞰谷底,长龙江如银带般穿梭,碧玉湖波光粼粼,锦鸡、画眉等珍禽不时掠过,耳畔满是鸟鸣与泉声。“十里画廊”珍珠盘串联登仙崖、绝情谷等景观,红叶与飞瀑相映,景致绝佳。
四明山的人文底蕴藏在“生态、红色、民歌”三重脉络里。生态方面,历史上曾是明代皇家用材基地,据《祁阳县志》记载,明永乐四年曾在此伐木修永乐宫,北京故宫太和殿主梁楠木便取自此处,如今山间仍存多株胸径超80厘米的古楠木。
▲古木栖珍禽,林深藏雅韵。
红色记忆方面,1927年王首道在此组织农民协会,解放战争时期曹炎、王佐等烈士以四明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多处战斗遗址静静矗立,成为历史教材。
“歌乡”之名更深入人心,山民劳动、聚会、行路皆以歌传情,从田歌、牧歌到时政歌、情歌,千百年来歌声不断,重阳登高若遇山民,或能听到即兴哼唱的原生态山歌。
山巅腾云祖师殿是道教文化印记,相传明代道人腾云祖师在此修行,以手指点出两口水井,后人建殿纪念。如今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重阳时村民会来祈福,香火缭绕却清幽。
山脚下革命遗址陈列点,展示曹炎、王佐等烈士事迹,图文与实物结合,让人登高之余缅怀先烈。
四明山另一大特色是原生态民歌,歌词源于生活,直白质朴,“放牛条子金金黄,哪当都是放牛坪”“砍柴要砍硬木柴,恋郎要恋有文才”等。每逢节庆或歌会,能看到山民对唱,歌声回荡山谷,是生动的人文体验。
▲秋日,满树金黄。
探秘长龙江大峡谷时,可在瀑布浅滩稍停,捧一捧清泉,感受秋日清凉,读懂古人“人间仙境”的赞叹。
祁东县西部山水因四明山而灵动,它不仅是地理界线,更是三地五县市的生态文化纽带。见证明代繁华、革命峥嵘,守护山民歌谣,每株古树、每处遗址、每句山歌,都承载着土地记忆。
如今,四明山以“生态旅游+红色研学+民歌体验”迎接游客。登高至此,既能在原始山林放松,也能在红色遗址感悟历史,更能在山歌里触摸人文温度,体验与众不同的登山之旅。
▲夕阳西下,暮色鎏金。
登山指南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祁东县四明山乡,游客可直接导航至公园入口。景区全年开放,建议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前往,尽量避开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登山路线主要有两种选择:若体力充沛,可从公园入口沿景区公路步行至游步道,随后拾级而上,徒步约2公里后接车行道,继续前行即可抵达腾云岭观景台,全程4—6小时,游客可根据自身体力灵活安排节奏;若希望节省体力,也可直接驾车至腾云岭观景台附近,轻松登顶,尽览山巅风光。
来源:掌上衡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