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符三年(1100年)6月20日,年逾花甲的苏轼在澄迈登船北归。
三年的谪居生活,苏轼在海南苦心劝农、移风易俗、送药治病……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琼州大地。
历史的巧合总是意味深长——
九百多年后,同样是在海南,同样是三年,一场以东坡之名展开的文化接力,守望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契约。
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从2023年的首届,到2024年的第二届,再到今年的第三届,海南用三个春秋,回应东坡先生当年的那片赤子之心。
11月8日晚,在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首部AI概念国风音乐剧《心安东坡》首演。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1 源与流
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谪居海南,挥笔写下“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前路未卜,归期难期,他却以一句诗将天涯海角认作故土。这份超越逆境的豁达,至今读来依然动人。
在儋三载,他开讲堂、传礼乐、兴文教,让蛮荒之地初闻弦诵之声。这三年,犹如海南文化长河的“源头”,清泉汩汩,润泽千年,流淌不息。
而今,一场连续举办三年的东坡文旅盛会,恰似在历史的河床上开凿出一道新的文化渠流——
第一年,《不老的东坡》用音舞诗画演绎千古文豪;国际高端论坛汇聚哈佛、剑桥等名校学者,激荡思想;十大东坡旅居城市的名宴齐聚,让美食成为文化载体;沉浸式研学剧《致东坡先生一封信》则开创了东坡主题研学的新范式……“东坡热”由此燎原。
第二年,省博物馆的“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吸引92万人次观展;海南东坡主题图书馆开馆,上万册馆藏,填补了东坡文化研究的诸多空白;儋州东坡书院的《男神东坡》实景演出,引领东坡新国潮……“东坡热”持续升腾。
11月8日,澄迈县东坡文化旅游大会苏轼生活节活动举办,图为生活节现场设置的互动游戏。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摄
而今,东坡文旅大会的时空维度进一步拓展——从2025年3月延续至2026年3月,覆盖海口、澄迈等市县,涵盖文艺演出、学术论坛、文旅体验、遗产保护、美食市集等多个领域,呈现出一幅更加立体的东坡文化图景。
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道出治学必经沉淀方能薄发的真谛。干事创业亦是如此。三届大会,如同在文脉长河中投入颗颗石子——每一场演出、每一次研讨、每一件文创,都是激起涟漪的力量,让源头活水奔流不绝。
而大会主办地从海口、儋州到澄迈,2026年又将重返海口,这场不停歇的文化行走,正让东坡气韵在全岛次第花开。
11月8日,首届“东坡书法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在澄迈福山美术馆开幕。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摄
那些为这场盛会付出心血的人们,海南这片土地终将铭记。就像我们永远记得苏东坡那样,记得这三年播下的文化种子——它们正在发芽,终将长成支撑海南文化自信的参天林木。
2 守与用
面对连续三年热闹非凡的东坡大会,有人或许会问:海南是不是在以东坡做噱头?
答案藏在那些不那么“热闹”却更为深沉的坚守中。
全国首家东坡主题图书馆在省委党校内静立,馆藏1.3万册东坡文献向学者和公众敞开大门;儋州桄榔庵纪念馆经过精心修复,以宋代建筑风貌重现于世;《苏东坡全集》等11册东坡文献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研究奠定基础……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是海南对东坡文化最坚实的守护。
关于文化的“守”与“用”,苏东坡早有洞见。他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批评当时读书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强调藏书的目的在于“求其意之所在”。
儋州东坡书院暑期研学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这种反对空谈、注重实效的思想,与当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理念不谋而合。
海南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东坡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珍品,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水。
在海口老码头,人们不只是购物消费,还在东坡词句的光影中感受诗意;在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一杯咖啡也能喝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境;在儋州东坡书院,着汉服、习古礼的研学学子们,沉浸式体验“快意雄风海上来”的豪迈……
这种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如苏东坡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海南正用实践,答好东坡文化“守与用”的命题。
3 剧与现实
这两天,东坡再度成为海南文化界的头条。而这“头条中的头条”,则是第三届大会的开幕大戏——中国首部AI概念国风音乐剧《心安东坡》。
回望历届盛会,开幕演出始终是重头戏。在众多文化表达形式中,舞台艺术所传递的声量总是尤为深远。
从首届的诗舞乐《不老的东坡》,到第二届的宋韵书院沉浸式文旅演出《男神东坡》,再到今年的《心安东坡》,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海南东坡文艺精品的“三部曲”,成为传播东坡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11月8日晚,《心安东坡》首演。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戏剧的价值远不止一场演艺,更重要的是舞台艺术对现实的精神观照。戏剧中展现的东坡家风、为民情怀、豁达胸襟,恰是当下社会亟需的精神养分——
苏东坡教导子孙“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的生活智慧,他在困境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豁达,他“尊主泽民”的为民初心……经千百年的淬炼,在舞台上用艺术的方式直击人心。
这与海南历史上其他杰出人物形成精神共鸣,如海瑞的清廉刚正、丘濬的经世致用,共同构筑了海南独特的精神文化矩阵。《心安东坡》这样的文艺作品,正是将这些精神价值传递给当代观众的重要桥梁。
我们办节、办展、办演出,不是为了重复历史,而是为了激活历史。我们谈东坡、学东坡、爱上东坡,也不是为了单纯的缅怀,而是为了从他的精神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连办三年的东坡文旅大会,像一场漫长而真诚的播种。而今,种子已破土,新绿正萌发。未来,海南与东坡的对话还将继续。因为,“东坡热”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东坡精神从一场场节庆的“热闹”,沉淀为浸润于日常的“常温”。
来 源:海客谈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刘墨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