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黄葆青 通讯员 陈康
朝代嘉年华、花船巡游、中国风汉服音乐节、“飞天”表演、裙幄宴、国乐快闪等34项超百场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人挪不开眼;无数传统文化爱好者身着汉服从全世界各地赶来,从马面裙的灵动到曲裾的优雅,从圆领袍的洒脱到深衣的端庄,每一处都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为期9天9晚的西塘汉服文化周,不仅是视听狂欢,更成为驱动古镇发展的强劲引擎。
西塘汉服文化周花灯巡游现场
从音乐节到“甜蜜打卡”
古镇内容不断破圈
上周末,李常超、贰婶、二手玫瑰、裁缝铺、八三夭等歌手和乐队在西塘古镇轮番登场。“音乐狂欢”的背后,是古镇的一次大胆尝试。该地首次大规模引入音乐IP,打造“中国风汉服音乐节”。国风专场与摇滚专场双舞台的设置,满足了不同圈层受众的需求。据大麦网数据,音乐节板块吸引超2万名用户关注,实际到场观众约6730人。
11月9日“中国风汉服音乐节”现场
新IP也为古镇带来新业态。走进古镇五姑娘公园,“方山问茶”茶楼前方草坪处,“音创音乐营地”的招牌很醒目。“我们利用周边草坪空地,打造了一处音乐营地。营地内有一个可以180度旋转的‘双面舞台’。”西塘古镇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借鉴成都翘音乐营地的模式,打造具有西塘特色的“音乐+旅游”新场景。
西塘“汉服+”体验,也向沉浸式、全链条方向进一步升级。本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水乡婚礼活动中,来自中国台湾的新人邱堂晟与文欢,在“方山问茶”举行了一场宋制婚礼。“我们为新人特制了宋词风格的婚书,还原了却扇、照镜等传统婚礼习俗。”工作人员表示。此外,11月起,西塘婚姻登记点也在景区正式挂牌。以后,新人们不仅能在古镇打卡水乡婚礼,还能带着汉服妆造直接领证,仪式感拉满。
宋制婚礼现场
“汉服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嘉善县西塘镇党委书记、嘉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党工委书记曹宇杰说。截至发稿前,举办十三届的西塘汉服文化周已吸引超百万汉服同袍参与,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传统文化传播的顶流活动之一,形成了“穿汉服、游西塘”品牌效应。截至目前,古镇已有汉服摄影旅拍商户100余家。据媒体报道,嘉善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发布《主题服装摄影服务规范》,并筹备成立西塘旅拍行业协会。汉服,已成为拉动古镇文旅消费的强力引擎。
两岸音乐孵化、三大行业赛事
构建“文化+体验+消费”闭环
西塘汉服文化周的魔力,在于它将一次性的节庆活动,转化为滋养古镇长效发展的产业生态。活动期间,西塘举办“非遗美食争霸赛”“酒吧歌王争霸赛”及“汉服旅拍争霸赛”,每场赛事都引来古镇商户积极参与、同台竞技,集中展示了古镇在美食、夜生活及汉服产业方面的花式业态。“这不仅是一次文旅融合的成功探索,更是全民共享的国风盛宴。”古镇工作人员总结称。
非遗美食争霸赛现场
此外,更具战略眼光的产业布局也同步展开。活动期间,音乐人方文山发起了“两岸青年音乐人才孵化计划”。该计划旨在构建两岸音乐创意者交流平台,为古镇储备未来的创作能量。与此同时,主打潮玩的“方道·文山流”快闪店,以及集结了知名汉服品牌等多元业态的中国风市集等,将消费场景从观展延伸至沉浸式体验,形成了“文化引流-场景体验-消费转化”的完整链条。
这场盛会也吸引了“国际视角”关注。汉服周期间,乌克兰博主达利雅身着粉色唐装亮相朝代嘉年华;意大利摄影师Isak,来到中国首站就选择打卡西塘汉服文化周。他把古镇比作“东方威尼斯”,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拍下的汉服绝美瞬间……国际面孔的频繁出现,印证了东方美学正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
国际方阵(右二为达利雅)
从“穿汉服游西塘”
到“让汉服走出去,世界请进来”
“古镇要让游客看到文化遗产,更要让居民看到创生的未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谈及嘉兴古镇转型时曾建议。这句话,正是西塘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
第十三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带来哪些“长尾效应”?音创音乐营地作为本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新落地的常态化项目,未来将继续举办音乐节等活动,成为古镇年轻化表达的固定阵地;“汉服飞天”“AI换装”等场景的出现,推动了“汉服+科技”等创新场景落地,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的方式触达年轻人。下一步,西塘将进一步强化“汉服+”产业生态,以汉服为纽带,串联西塘镇周边业态,形成联动发展的文旅集群,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现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海外汉服文化巡展等项目,从‘穿汉服游西塘’,到‘让汉服走出去,世界请进来’。”以汉服周为起点,西塘还将把古镇作为“东方美学输出平台”。近年来,西塘古镇多次赴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法国等地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将传统文化带出去,将国际游客引进来。截至目前,西塘古镇已与30余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从一场节庆到一种生态,从一件汉服到一种生活,西塘正在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双向奔赴”。
(图片由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