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内蒙,追寻生长的动力
文/王小民
按语:东府方言有个“吊”字,比如说“吊蒲城”,指的是地域宽广的意思。放眼全国,真正称得上“吊”的省份,非内蒙古莫属,南北1700公里,东西2400公里,跨度相当于北京到海南的距离。这么“吊”的内蒙古,一年或者一次实在不可能浪完,我就是花了十年、分了三次才算匆匆走遍。
内蒙古或者说内蒙、蒙古,历史上最最有名的是800多年前那个一代天骄驰骋疆场、征服近半个地球的时代,拥有440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的蒙古帝国横跨亚欧大陆,决绝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仰慕成吉思汗,便有了第一次中部切入的寻迹内蒙。
十年前,正逢肩挑重担、“一巩四创”美丽大荔的火热岁月,无与伦比的大型涝池摄影展告一段落,便一行数人开车北上,经延安、过榆林,当天即进入内蒙的地界。鄂尔多斯,以前只有“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广告概念,身临“河套”繁盛之境,才真正明白了它的不简单。有着“众多宫殿”语意的鄂尔多斯,虽没有家乡大荔地土那么平展,但地下富矿产、地上牧牛羊,中国的迪拜、北方的小香港……妥妥的经济增长快速型城市。入住时有“鬼城”之称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酒店五星级配备却是普通宾馆级消费,尚不明经济过热就里的我们只是一个乐享其成,但心中“这是咋咧?”的嘀咕始终未消。
城区人少,景区却多。位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虽说只是衣冠冢,但在真正陵墓依然成谜的当下,它见证了“千年风云第一人”陵寝从游动式宫帐转变为固定式陵园的动荡与变迁,完全称得上中外纪念祭祀大漠传奇英雄的特殊场所。一派草原特有的蓝天白云美景映衬下,富有浓厚蒙古民族风格的成陵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高耸的铜像、雄伟的宫殿以及琳琅满目的陈设文物,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置身这般极富神秘色彩的氛围中,不由我抚古追夕,感叹“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攻伐劫掠、屠戮生灵虽为现代文明所不耻,但放在十三世纪跃马定乾坤的历史背景下,成吉思汗这位伟大的征服者、杰出的领袖,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蒙古统一中国,征服民族多达720个,其影响力跨越时空,激励后人,足以赢得全世界无限的赞美和崇敬。都说时势造英雄,是因为英雄能够顺势而为,最终就成了英雄,但真英雄是有气概的,不仅为时势所造,他亦是造时势的人。回想那个一心埋头只干事、美丽大荔大作为的五年激情期,青峰书记以过人的魄力和宏大的格局带领全县人民勇毅前行,动真的、碰硬的、干实的,一串串好事喜事引得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活力、精力充沛,一日千里的高速发展至今犹如梦幻。跑得快的火车头恰似成吉思汗,总能给人以精神、以信念、以希望,这也许就是真真正正的中国力量吧!
跨黄河,自包头向东,沿着阴山山麓而行,河套平原的壮美徐徐铺展开来。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蓝的天白的云与苍茫大地融为一体,仿佛浑然天成的自然画卷。千百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滋养了无数生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老的鲜卑民歌循着窗外美景已吟唱千年,乡愁情怀蕴含至深,怅望家园,万绪悲凉,不禁让东魏大丞相大将军高欢忆起在大荔渭曲遭受西魏军伏击,二十万大军丧命七千人之手的奇耻大辱,更让这位东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有了如同项羽垓下闻听四面楚歌时的泪流满面、愤懑而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也、运也、命也,纵观古今圣人凡者概莫能外。
说到命,呼和浩特的一位熟人不能不提。她是我的本家王昭君,2000多年前毅然舍弃汉宫优裕生活自愿和亲下嫁漠北苦寒蛮荒之地的汉家女子,一位为汉匈关系的和平稳定做出独特贡献、将生命奉献给了蒙古的伟大女性。呼和浩特南郊大黑河畔有一座昭君墓,几乎是游客必去打卡景点,之所以这样,因在爱好和平的人们眼中心中,王昭君已经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而成为民族友好相处的活态纪念碑。松柏苍翠、杨柳依依,“大德荫子孙,抔土埋忠魂”,墓亭题词是对王昭君“革命的牺牲主义精神”至高无上的敬拜和赞美。有心人统计过,历代歌咏王昭君的诗词超千首、戏剧约50种、小说约20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文艺传颂千年不息,对于一位封建女性来讲何其有幸!
这多年,走过天南海北几十个民族地区,一路欢声与笑语,一路幸福与安康,这是无数个成吉思汗、王昭君文治武功以身报国造就的盛景,也是内蒙这片流淌血脉长河、激扬神州大地生长最强的真实写照。初走内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欣赏的是风景,汲取的是力量,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之旅难以忘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