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承文脉、景区焕活力、全民享健康,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
番禺游戏游艺文化创意名片越擦越亮紫泥堂创意园成为影视拍摄基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莲花山旅游区长隆旅游名片享誉国内外番禺承办十五运会攀岩测试赛 谢展鹏摄番禺区“村BA”篮球联赛深入人心番禺先后组织策划10多届星海艺术节沙湾古镇乐声悠扬
在岭南文化的长卷中,有一座2200多年历史的古邑始终焕发着鲜活气息——番禺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翼、体育为脉,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发展画卷。从景区内熙攘的游客人群到非遗工坊里指尖流转的传统技艺,从图书馆里静谧的阅读时光到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从星海场馆里悠扬的乐声到全运赛场上激昂的呐喊,从文创市集里新奇的手作到古村街巷里醇厚的乡情……番禺,处处彰显着文旅体产业蓬勃生长的活力,也见证着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
文化产业: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走进番禺的文化产业版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无处不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甚至悄悄融入每个人的日常。从游艺设备到声光电产品,从影视场景到文创体验,这些多元形态的文化产品,既延续着岭南文脉的厚重,也洋溢着创新活力,而动漫游艺产业正是其中年轻活力的代表。在华立科技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地组装着游艺设备,这些设备将发往全球各地的游乐场。番禺集聚了近千家动漫游戏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周末的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内,年轻人围在最新款的游艺设备前体验,欢声笑语不断,这里不仅是产业基地,更成为潮流文化的聚集地。
番禺游戏游艺文化创意名片越擦越亮
紫泥堂创意园成为影视拍摄基地
灯光音响产业是番禺文化产业的另一张名片。在浩洋电子的展示厅里,各色灯光设备不断变换着色彩与角度,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效果。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舞台,到卡塔尔世界杯的场馆照明,番禺制造的灯光音响设备闪耀在国际舞台。番禺是国内最早发展灯光音响行业的地区之一,专业舞台灯具龙头企业的集聚,让“番禺声光电”成为行业内的知名标签。
影视产业的崛起则为番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紫泥堂创意园内,斑驳的旧厂房被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电影《热辣滚烫》《“骗骗”喜欢你》《捕风追影》等都曾在此取景。作为广东省唯一获得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影视拍摄工作站授牌的企业,紫泥堂创意园吸引了众多影视团队前来创作。闲暇时分,不少市民会来这里打卡,在充满工业风的场景中拍照留念,感受影视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市桥西坊大院则以“旧空间新活力”的姿态,成为番禺文化产业的另一处亮眼坐标。周末常有市民带着孩子来此观看摄影展、看书、听文化讲座,在老城区的烟火气里,触摸文化创意与日常生活交融的温度。
旅游:全域体验的魅力绽放
作为广州市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番禺这片浸润着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沃土,旅游综合实力更位列2024年全国市辖区百强第9名,全省第一。这里既是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的重要发源地,更以“鱼米之乡”“美食之乡”“文化之乡”的深厚底蕴享誉四方,旅游版图早已突破单一景区界限,形成全域旅游生动格局——龙狮之乡的昂扬、飘色之乡的精巧、龙舟之乡的激情、非遗古镇的温婉在此汇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如散落珍珠随处可寻;
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宝墨园、广东科学中心等10个A级景区错落分布,与长隆万博商务区等“城市微度假”空间联动,共同擦亮“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实现“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图景。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番禺全域旅游魅力集中释放,278.41万游客解锁岭南古邑新体验,15.21亿元文旅消费总额,印证了其旅游市场的强劲活力。
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莲花山旅游区
长隆旅游名片享誉国内外
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广州长隆”这一IP早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广州城市旅游名片。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5A级景区、中国拥有主题公园数量最多且规格最高的超大型主题景区,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凭借独特的欢乐体验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度假目的地。今年8月,其更以“欢乐长隆”之名入选2025年“羊城八景”。
今年,长隆以“焕新”为核心展开系列创新升级,为全域旅游注入新动能:长隆水上乐园以“三大巅峰水上游乐设备首次引进中国”为亮点,搭配“水上时尚季”活动,用新鲜刺激的玩水体验点燃夏日热潮,成为游客避暑休闲的首选;长隆国际大马戏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文旅部“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项目,完成从第七代到第八代的历史性升级,高空特技的惊险与互动氛围的温馨交织,为观众打造专属马戏记忆;长隆欢乐世界则在今年暑期重磅上新超级海盗船、弹射过山车、魔力秋千等6大设备,以丰富多元的体验满足全年龄段游客需求。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长隆还推出“看全运游长隆”系列主题优惠,以“畅享盛会,幸福快乐在长隆”为口号打造“体育+旅游”新场景。
传统文化景区同样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岭南体验。莲花山旅游区第六届登高文化旅游节上,古装演员演绎的山水实景快闪穿越古今,游客登高祈福时沉醉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岭南印象园则以复古街巷、岭南建筑为底色,推出“岭南民俗展演”活动,粤剧片段、醒狮互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在行走间触摸广府生活肌理;宝墨园第八届水色旅游文化节中,国家非遗高杆船技、省级非遗水上飘色惊艳亮相,表演者的高难度动作引得游客纷纷拍照记录。
文旅融合的创新场景还在不断拓宽旅游边界。作为广东省首个命名的“非遗古镇”,沙湾古镇以鱼灯文化节为载体,市民亲手制作的鱼灯照亮古街,让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碰撞出独特火花;广东科学中心则以“科学+文旅”融合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逐梦星辰”“探秘海洋”新展馆与AI主题展相映成趣,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余荫山房内,兰花知识讲座、掐丝珐琅兰花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园林雅致氛围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番禺万达广场的“HELLO!CITY潮趣生活社交场”,则以音乐演出、电竞体验吸引年轻群体,展现番禺旅游的时尚活力。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楼大岭村为代表,乡村旅游的兴起为番禺旅游增添了别样风情。今年3月,在“百家旅行社进乡村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中,100余家旅行社代表走进番禺乡村,感受到乡村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体育:活力涌动的城市脉搏
体育是番禺最具活力的城市符号之一,从竞技赛场的佳绩到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展现着番禺人的精神风貌。
番禺区“村BA”篮球联赛深入人心
番禺承办十五运会攀岩测试赛 谢展鹏摄
竞技体育的突破,为番禺赢得了荣誉。在今年3月举办的亚洲水球锦标赛上,番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陈仲贤,作为国家男子水球队队长,带领中国队夺得冠军。今年4月开赛的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上,番禺代表团1800名运动员参加35个项目,获得金牌总数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五名的成绩,同时斩获体育贡献奖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展现出番禺青少年体育的强劲实力。
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让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2025年截至目前,番禺已举办“市长杯”中小学校“三棋”团体赛(番禺赛区)、区青少年篮球精英赛、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番禺区“村BA”篮球联赛等29项赛事。这些赛事不仅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热举行,番禺作为赛事承办的重要阵地,正以饱满活力书写“以赛兴城、以赛惠民”的生动答卷。这座岭南古城不仅承担着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攀岩、越野滑轮、盲人足球4项赛事的举办任务,更肩负着广州南站抵离服务与开幕式远端集结点保障的关键职责,全运热潮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赛事筹备与举办的过程,亦是番禺城市品质与体育底蕴同步升级的过程。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作为核心赛场集群,历经“国际标准、岭南风韵、绿色低碳”理念改造,其中攀岩场更是升级为全国首个“零碳体育场馆”——屋面光伏板年发电量达20万度,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反哺周边场馆,半开放式结构与岭南植被相映成趣,让竞技空间兼具生态价值。周边道路打造的“一校一品”8个绿化精品亮点,与彩色非机动车道、全运主题道旗共同勾勒出“路畅景美”的城市画卷,使岭南文化韵味与赛事活力相得益彰。
体育精神的绽放更让全运故事直抵人心。在今年5月举行的十五运会攀岩测试赛上,番禺区选手代表们的拼搏身影便令人动容:李诗引带病坚持完成全部线路;王天宇表示在“主场”攀岩发挥稳定、信心满满;朱天才在获甲组男子速度赛预决赛冠军后表态在后续比赛中会继续努力,赛出更好的成绩。正如广州攀岩队教练周立超所言,攀岩蕴含的“永不放弃”精神,早已超越赛场本身,成为滋养选手们成长的养分。
从先期圆满落幕的U16女足比赛获得一致好评,到如今各项赛事有序推进,番禺用专业与热忱证明: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城市发展的契机与市民幸福的增量。
在番禺,体育惠民活动的开展,让市民享受到体育发展的成果。区属两大公共体育场馆英东体育馆、亚运城体育馆严格落实惠民开放措施,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免费或低收费惠民开放49393小时,进场锻炼891271人次。每天清晨或傍晚,体育馆内都能看到锻炼的市民,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进行健身训练,体育健身成为番禺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文化服务:浸润人心的文化滋养
在番禺,公共文化服务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书香番禺365”文化品牌早已深入人心,“1+16+N”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区,63间图书馆总分馆、41个服务点,以及275间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沙湾古镇乐声悠扬
番禺先后组织策划10多届星海艺术节
番禺区图书馆新馆自2023年1月部分试运行以来,成为市民喜爱的“城市客厅”。这座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量达200多万册,1500个阅览座位常常座无虚席。人文馆、红色主题馆等特色馆中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周末的图书馆里,孩子们在儿童阅览区翻看绘本,年轻人在自习区专注学习,老人们则在报纸阅览区读报聊天,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2023年6月以来,番禺区图书馆举办的《诵读》《阅享亲子时光》等线上线下读书活动达335场次,惠及52万人次,让阅读成为番禺市民的生活习惯。
提到番禺的文化印记,很多人会先想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这位祖籍番禺大石河村的艺术家,用《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他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冼星海生平展厅里陈列着珍贵史料,星海青少年宫里传出孩童的琴声,星海公园中常有市民漫步,这些以“星海”命名的场所,早已成为番禺人日常触手可及的文化坐标。自1986年起,番禺先后组织策划10多届星海艺术节(2021年更名为星海艺术季),专场音乐会、艺术研讨会、主题展览等轮番上演,市民在旋律与光影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也让“星海”成为彰显番禺文化魅力的独特符号。
番禺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珠水金声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生。2022年6月以来,广东音乐地铁行、广东音乐大讲堂、广东音乐进基层等80多项系列活动陆续开展,各镇街的榕树头街坊剧场、祠堂剧场里,常常能听到悠扬的广东音乐。在广东音乐进景区活动中,演奏者们在莲花山的山水间奏响乐曲,游客们驻足聆听,沉浸在传统音乐的美妙旋律中。番禺还筹备成立广东音乐传承发展研究会和“向善乐社”,组织风采展演活动,让广东音乐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来到番禺,这里非遗文化的魅力会时刻围绕着你。看广绣纹样、灰塑彩檐、舞狮腾跃,听粤剧唱腔、广东音乐,尝沙湾姜撞奶,还能亲手参与广绣制作、飘色道具DIY,在互动体验里实实在在触摸到非遗的鲜活。这些触手可及的感受背后,是番禺扎实的非遗保护体系支撑。目前,番禺已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6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72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多个非遗传承基地,让非遗技艺得以代代相传。“番禺沙湾非遗古镇”作为广东省首个明确命名的非遗古镇,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平台。在非遗手绘地图服务平台的指引下,游客可以轻松找到各个非遗体验点,亲手体验广绣、灰塑等非遗技艺。《番禺民间信仰与诞会文集》《番禺水运网络与龙舟文集》等书籍的出版,也为非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留下了珍贵资料。
从文化产业的创新突破,到旅游市场的持续兴旺;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共享,到体育事业的蓬勃向上,番禺正以“文塑魂、旅赋能、体强心”的多元融合姿态,书写文旅体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座浸润2200多年岭南文脉的古邑,既保留着祠堂灰塑、粤韵乡音的历史厚重,又涌动着非遗活化、赛事升级的现代活力。未来,随着文旅体融合向“深度场景化、全民参与化”迈进,番禺必将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中,解锁更多元的文化体验、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普惠的体育空间,持续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让岭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在新时代浪潮中持续迸发。
来源:番禺区融媒体记者陈晓
图:由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署名除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