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城垣图志
凌源-建昌县城(塔子沟厅城,营州左屯卫城),明朝时期,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隶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宁城黑城子)。明永乐元年(1403年),大宁都司南迁,此地被废弃。
明天顺元年(1457年),属兀良哈朵颜卫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明崇祯八年(1635年),为喀喇沁左翼旗地,隶卓索图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该境城关设塔子沟厅,隶直隶省。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置建昌县(辖今凌源,建昌、喀左县),隶承德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隶朝阳府。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先改名塔沟县,旋更名凌源县。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称凌源县,隶热河特别区。
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 (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兔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凑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塔子沟厅城,治所即今辽宁凌源市(即原凌源县政府所在地凌源镇),是清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重要军事重镇。
该城位于凌河支流榆河与阿拉善河交汇处,依托大凌河的水运优势,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塔子沟厅城由理事通判管辖,最初作为军事据点,后逐渐发展为商贸集散地。乾隆七年(1742年)正式建城,城内建有秀塔、瑞云书院等文化设施,开四门:东门迎春,南门阜财,北门镇远。
凌源城墙始建于明代,最初由李成梁在万历年间(1567-1620)主持修建,1929年影像显示,凌源城仍保留完整的四大城门,包括迎春门等名称。
1933年2月10,日伪军十万余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攻热河。3月2日,凌源沦陷。
@风吹草语
@风吹草语
这是日本人航拍的凌源全景图。本图片注释为:热河建昌(凌源)市街。应该是拍摄于1937年之后,因为那年三月凌源县、凌南县“两凌”合并成为建昌县。@风吹草语
@掌上新凌源
西门旧照@掌上新凌源
南门旧照@掌上新凌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