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鲁,首经菏泽东明。在这里,奔涌的河水、摇曳的芦苇、林间的簌响与清脆的鸟鸣,共同交织成一曲冬日的天籁。而我们此行所“听”的,不单是自然之声,更是生态变迁的脉搏、绿色发展的强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序章。
近日,“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媒体记者网络大V山东行”活动拉开帷幕,首站便来到有“黄河入鲁第一县”之称的菏泽市东明县。这里不仅是先秦思想家庄子的故里,更以“中国武术之乡”“书法之乡”“西瓜之乡”闻名;同时,这里还是“山东省长寿之乡”“山东省煤球之乡”“山东省优质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及“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人文荟萃,产业兴旺。
立于黄河高村险工29号坝,可尽览黄河全貌。滔滔河水奔腾不息,堤岸草木霜色尽染,视野开阔处,“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
眼前黄河安澜,云淡风轻,背后却是一段艰辛的治河岁月。1855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溢多达200余次,其中一半发生在高村29号坝。这里地处黄河入鲁后由宽变窄的隘口,是“豆腐腰”河段的典型代表。为铭记山东、河南、平原等沿黄12县人民奋勇抗洪的壮举,1992年10月,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在此落成。
如今置身文化苑中,指尖轻触自帝尧至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碑刻,守护与传承之情仿佛在无声中传递。守护大河,亦守护绿意。位于东明县城西南29公里处的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菏泽市首家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菏泽学院教育科研实践基地和县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实践基地。
秋末冬初,落叶铺金。漫步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大自然以最温柔的方式拥抱着每一位访客。纷飞的落叶中,黄河湿地为这个季节献上最温暖的礼赞。
“每一片花瓣,每一枚叶片,都是森林写给世界的诗。”东明县林业局把“押花工作室”搬到大自然,工作人员将收集的落叶制作成一幅幅画卷,让永恒的美引领人们走进林间,读懂自然。
黄河从历史的惊涛中走向安澜,其中凝聚着万千守护者与自然同频共振的赤诚。这心声将长存于胸,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这份使命,也必将如“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的誓言一般,代代相传,永续不息。
记者:赵璐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