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注重塑造旅游品牌。“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不只有大熊猫”“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成都正通过“熊猫+”IP矩阵与全域文旅场景联动,推动“文旅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3.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71亿元,入境游客达165万人次、激增167%。各类文旅品牌让成都的文旅融合版图不断扩展。
“成都不只有大熊猫”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就在刚结束不久的科威特2025“成都不只有大熊猫”主题文旅推介展上,成都通过熊猫彩绘雕塑、绘画、影像、VR及互动环节,多维呈现成都“熊猫故乡”的文旅资源,让当地观众大开眼界。“我们就是要打破‘成都=熊猫’的单一印象,让成都文旅的精彩走向世界。”成都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以“成都,不只有大熊猫”为品牌,成都赴东南亚、欧美、日韩等20余个国家开展交流推介,累计开设28个成都熊猫驿站。位居携程平台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榜首城市的成都,2024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65万人次、增长167%。成都正编织出一张文旅融合新图景,2024年,成都接待游客3.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71亿元,入境游客激增167%。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不断打造全新文旅品牌,实施旅游景区街区品质提升行动,近年来新增5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4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个,国家级文旅品牌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等主题文旅活动,构建“成都文旅”新媒体传播矩阵,“花局”的卡通形象也成为成都文旅的代言人,重要节日成都持续位居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前列。
“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品牌点燃文旅消费强劲引擎
当《蜀风雅韵》的锣鼓声在古色古香的剧场中响起,当东安湖的演唱会荧光棒化作夜游锦江的点点灯火,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正在成都悄然成风。这不再是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一条条“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的动线,它将舞台、场馆与地标景区巧妙编织,让文化体验与旅游行程水乳交融。在这座城市,每一场演出、每一个展览,都可能成为开启一段旅程的理由,文化“活”了起来,旅游“厚”了起来,共同点燃了成都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
成都打造“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旅游新模式,发布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近年来,成都紧紧围绕“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目标,相继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促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为持续推动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东安湖体育公园为代表的大型演艺地标,更成为音乐经济的最佳注脚。作为新兴的“演唱会胜地”,在这里,两年间举办了83场大型演艺活动,吸引近200万人次观众,拉动超86亿元的周边消费。2024年,成都音乐产业全产值达到609.17亿元。庞大的产值背后,是超过3600家音乐企业的聚集。2025年1-9月,成都市举办超过5000人的大型演唱会92场,吸引观众136.9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7.09亿元。这些数据,让成都稳居全国演艺市场“第一梯队”。《2025中国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成都在新生代艺人演唱会举办城市选择中排名第二。在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成都的“音乐文旅融合指数”高居15座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组第一。
“十四五”收官之际,成都交出的文旅答卷,不仅是数据的跃升,更是人文精神的具象生长。成都文旅品牌价值的持续释放,是“文商旅体共生”生态的成熟蝶变。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蒲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