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通气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1日讯(记者 何超)11月11日,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通气会在长沙举行。此次普查自2024年12月启动,历时11个月,全面覆盖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共收录旅游资源单体147584处,其中新发现资源25491处,占比17.27%,标志着湖南首次系统摸清旅游资源“家底”。
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旅游资源涵盖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历史遗迹、建筑与设施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的8大主类,并新增“红色文化”主类。其中,建筑与设施类资源数量最多,达75111处,占47.09%;红色文化资源共4592处,新发现369处。优良级(三至五级)资源32283处,占总量的21.87%,高等级(四、五级)资源5695处,集中在长沙、张家界、怀化、湘西、衡阳等地。
本次普查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北斗定位等现代技术,构建了“省级统领、市州主体、县级普查、总包主责”的四级工作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地质院联合组建工作专班,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形成高效工作格局。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欧阳斌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包括将普查数据纳入“十五五”旅游规划、充实全省旅游招商项目库、推动跨区域线路设计、加强资源动态保护与管理,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文旅新产品与新场景。
本次普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负责,省地质院负责技术支撑。此次普查不仅系统梳理了湖南旅游资源储量与分布,也为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将进一步推动湖南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迈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