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
编者按
城市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味。扬州散发出什么样的气味?扬州发布推出“好地方 正当5”系列之《5维感知扬州·嗅》,通过“气味日记”图文故事的形式,带网友用一种更本能、更深刻的方式,去呼吸并感知一座城市的幸福。
时间:2025年11月11日
天气:多云
秋天的扬州,天高气爽。早上8点,东关街的热闹就已经升腾起来了,整条街上弥漫着早茶的鲜香,喧闹的叫卖,交织成一片丰盈的、活色生香的市井交响曲。
然而,若想真正懂得扬州,除了感受这生活的饱满热烈,还可以推开街南书屋里的城市书房。街南书屋曾是东南文坛的枢纽,曾激荡过无数锦绣诗文,而一座城市书房,便谦逊而巧妙地安驻于此。
走进城市书房,就能够将一条街的热闹都隔绝开来,一股独属于扬州的墨香,会让人顿时心生宁静。这股墨香是温润的,醇和的,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潮气,仿佛被古运河的水汽浸润了千年。这里书架上的书籍,散发着三重韵味:底层是旧纸页散发出的微甜,那是时光的底色,如同老街青石板缝里渗出的苔藓味;中层是油墨与文字,新书的锐利与旧籍的醇厚在此交织;最妙的,是萦绕其上的一缕“水气书韵”,这气息让纸张的纤维显得柔软,生出一种如玉的温润。这便是扬州书卷气的独特之处,总在不经意间引人入胜。
下午两点,如果踱步到三湾,迎面而来的又是一座城市书房。如果说街南书屋的城市书房是一卷需要焚香静读的线装古籍,那么三湾的城市书房便是一部装帧先锋、充满建筑诗意的现代诗集。它不在深巷之中,而是傲然坐落于三湾公园内,背靠剪影桥,面朝古运河。当你定下心神,那股熟悉的书卷墨香便会悄然浮现。只是在这里,它变得不同。它不再是沉郁的、带着历史潮气的,而是清冽的、明亮的。新书的油墨味或许会更突出一些,与阳光晒暖的空气、室内绿植的清新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未来之香”。
资料图片
日影渐斜,坐落于明月湖畔的24小时城市书房,彻夜都会亮着温润的灯火,如同为城市守夜的灯塔。推开书房的门,室内的温暖瞬间将秋夜的寒凉隔绝在外。与白日的开阔明朗不同,深夜的书房,气息变得更加私密和沉静,书卷的墨香仿佛在夜间愈发醇厚。在这里,你可能会遇到刚结束加班、需要片刻放空的程序员,有在积极备考的学子,也有来找一本书陪伴的邻居。彼此无需交谈,却共享着一种深刻的默契。
56座散落城市各个区域的城市书房,是扬州最浓郁的书香所在。扬州坚持在人群聚集度高、交通便利、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融入城市血脉,让“书香扬州”成为扬州发展的特质,形成扬州的一道亮丽风景,城市书房已经成为扬州的“人文新地标”。为推动城市书房标准化建设,扬州市2019年打造了城市书房的市级建设标准,2022年颁布了全国首部关于城市书房的地方立法《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在此基础上,2023年再次编制了省级地方标准——《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建设与服务规范》,已于2023年8月正式发布实行。
这些遍布全城的书房,本身就是扬州文化血脉的当代延伸。它们往往选址巧妙,或傍着天宁寺的红色宫墙,或隐在宋夹城遗址的绿意深处,或静立于某条古巷的尽头。这使得阅读不再是孤立的行为。当你从一本关于扬州盐商历史的书中抬头,或许目光所及就是一段旧城墙;当你读到郑板桥的“墨竹”,窗外也许正有竹影摇曳。历史与现实,文字与实景,在此刻巧然相遇。这墨香,因此成了连接古今的媒介。这座城市的幸福,在于它让你轻易地就能“生活在历史中”,让文化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可感、可触、可呼吸的当下。
在城市书房里呼吸到的,不仅仅是纸墨的味道,更是整座扬州城的“心香”——那是运河的流动不居与园林的静观自守,是盐商的创业传奇与文人的诗酒风流,是市井的喧闹鲜活与内心的安宁笃定。
这,便是扬州式的幸福。它不张扬,不迫切,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如同一间永远为你亮着灯的城市书房。书香就在此刻,在你呼吸之间,在那沉静而丰饶的书卷气里,感知到一座古城从容而温润的心跳。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鑫 文/图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