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言。
又是一年落叶季,你出门打卡了吗?
这个时节的郑州,迎来一年中秋叶的最佳观赏期,枫叶流彩,梧桐飘黄,银杏洒金,红黄交织,落叶铺就的一条条城市步道,为城市平添诗意,美了街巷,醉了游客,浪漫了时光。
黄河迎宾馆马健
落叶是秋天写给城市的情书,“缓扫”则是最温暖的回应。这个秋天,为了让秋日限定美景多停留些时日,郑州特意推行“落叶缓扫”举措——不急于清扫满地落叶,任其在游廊下、池水畔、石桥边静静堆积,将“软绵金毯”的浪漫与“斑斓落英”的诗意悄悄延长。
而且,在去年试行45条“落叶缓扫”道路的基础上,今年,郑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又新增加9条,精心遴选了包括中州大道(郑汴路至北三环)、金水河(大石桥至二七路两岸)在内的54条景观道路实施“落叶缓扫”。这些路段树种丰富,绿化树种观赏性强又不影响道路通行的路段,力求在保留秋色诗意与维护城市环境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薛嘉扬
秋风、秋叶、秋色,作为秋日里的“三件套”,蕴含无限的诗意与遐想。
疏影路两旁的梧桐,叶落知秋,落叶成景,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郑州植物园里,一路一景,别具一番“枫”味;
文博公园里,银杏洒金列锦,让人乘“杏”而来,尽兴而归......
连日来,#打卡郑州限定版秋日盛景# #来郑州把秋天打包带走# 等多个热门话题在互联网上热度不减,既是网友对郑州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点赞与喜爱,也是对秋日美景的留恋与不舍。
实施“落叶缓扫”,从去年的45条增至今年的54条,就是用“加法”为城市秋色“留白”,为市民游客留住秋韵。
如今,跳出“叶落即扫”的思维定式,精准回应市民游客对于诗意栖居、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缓扫”来平衡“市容”与“诗意”,落叶就成了城市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兼具着生态和审美双重价值。这种不被量化考核定义的美好体验,是一种“善治”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更彰显着细节里的生态认知、人文关怀。
正如网友所言:
“不扫落叶也是不扫兴,
缓的不是清扫速度,
是城市的温柔从容。”
“落叶缓扫”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目前,郑州市城管部门依据《郑州市道路落叶清扫应急预案》(试行),建立起一套高效有序的应急响应体系。对于“落叶缓扫”的路段,采用“捡拾保洁”的灵活模式,重点清理路段内的生活垃圾、枯枝败叶,保留落叶景观,做到“只见风景,不见脏乱”,让市民游客在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中,触摸四季更迭的韵律,感受来自城市的那份暖意。
李新华
城市魅力,来自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也自于“人间烟火”;城市管理,一枝一叶总关情,既可以有“力度”,也可以有“温度”。秋风飒飒,带走了秋日里最后一片落叶,留下来的,是城市建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铿锵足音。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举措”落地生根,让城市在季节流转中,留住更多温暖与诗意。
眼下,立冬虽至,但气温尚暖,秋色犹在,各位市民朋友不妨去走一走、看一看,到“落叶缓扫”的路段打个卡,用一组定格照片去和秋天好好告个别吧!
(执笔:李福)
郑 言
郑州发布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kk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