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2025年11月,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山梁区域正式通过国际暗夜协会(DarkSky International)认证,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获得“国际暗夜公园”称号的自然保护地。这一成就是继今年7月黄龙纳入IUCN绿色名录之后,再获国际生态权威认可,标志着黄龙在夜空生态系统保护、光污染治理及星空可持续利用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进一步丰富了世界遗产地生态治理“黄龙模式”的内涵。
01 得天独厚 成就暗夜星空体验圣地
黄龙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黄龙国际暗夜公园的核心区平均海拔超过3800米,具备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屏障优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暗夜生态资源区。黄龙地区典型的钙华梯池、雪山峡谷与原始森林构成层次丰富的自然地貌,与高山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开阔静谧的星空观测环境。长期监测数据显示,黄龙国际暗夜公园的夜空平均亮度为21.4 mag/arcsec²,显著优于国际暗夜公园的认证标准,肉眼即可清晰地观测到银河、亮星云与流星雨等多种夜空天象。由于远离城市照明干扰,加上严格的夜间照明管理,黄龙国际暗夜公园的夜空纯净度与亮度稳定性良好,为开展天文观测、科学教育和夜间生态体验等活动提供了极其优越的环境条件。
02 久久为功 科学保护奠定认证基石
多年来,黄龙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实践,建立了涵盖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水体质量与空气清洁度等多维指标的科学监测与管理体系。面对光污染这一新兴生态挑战,黄龙率先将“夜空质量”纳入生态系统保护范畴,推动夜间环境治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2025年7月,黄龙成功入选IUCN绿色名录,体现了国际权威对其生态系统完整性与治理能力的高度认可。此次获得国际暗夜公园认证,更是其生态治理体系的一次积极延展,展现了黄龙在暗夜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探索与示范引领。
03 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推进权威认证
此次荣膺国际暗夜公园认证,是黄龙长期坚守暗夜生态保护、持续推进系统治理的成果。自启动申报以来,黄龙管理局联合同济大学、奕斐环境等专业院校(机构),严格对照国际标准,完成夜空亮度数据采集,建立了基于SQM(天空质量仪)的监测体系。制定并实施《照明管理办法》,坚持“最小干预、科学适配”原则,对道路、游客中心等区域10余处、200余盏户外照明设施进行低亮度、暖色温、全截光升级,严格控制照明范围和时长,打造兼顾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的暗夜光环境,成为生态照明改造的实践典范。划定约3平方公里的“暗夜核心区”,在雪山梁等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照明管控,营造“零光污染”观测环境,有效保护核心夜间生态系统。同步探索“景区+社区”共治机制,通过动员大会、案例分享、承诺书签署等方式,推动居民广泛参与暗夜保护。以上举措不仅守护了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物种的夜间栖息地,也为游客呈现“星空与瑶池交映”的独特体验,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共建的多重协同。
04 文旅融合 从“星空资源”到“持续发展”
黄龙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持续推动暗夜资源向生态旅游动能转化。自2024年以来,景区先后策划开展“鹊桥连瑶池·黄龙观星雨”“星耀黄龙·探秘英仙”等系列主题活动,融合天文科普讲堂、流星雨观测、星空音乐会、生物多样性探索等多元业态,吸引了大量星空爱好者与亲子家庭参与,充分展现高海拔暗夜星空的独特魅力,也验证了星空研学在公众教育与旅游体验中的巨大潜力。
未来,黄龙将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强化公众传播,提升社会对暗夜保护的认知与参与,不断完善暗夜治理体系,推动星空研学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璀璨星空成为连接人类与自然的精神纽带,为全球自然保护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黄龙经验。
图文 | 黄龙管理局科研处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