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12日电(沈洁)7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城在雨后丝丝凉意的包裹中,于缭绕云海与袅袅糯米香里悠悠苏醒。11月,3000桌长街古宴即将沿着县城山脊铺陈开来,这座被誉为“天空之城”的小县城,正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热忱迎接一场文旅融合的盛大宴会。
古宴将启,小店藏着哈尼乡韵与商机
“马上过年了,得抓紧时间备货。”零售户白智芬一边装饰店铺,一边整理货架。白智芬的小店位于绿春县城中心,她口中的“过年”,指的是绿春县每年举办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活动。今年,绿春县“哈尼十月年”将于11月14日至17日举行,届时,县城主街道将摆开3000桌哈尼长街古宴,再现“天下最长宴席”的壮观盛景。
今年以来,绿春县烟草专卖局以文旅融合为重要切入点,指导零售户将哈尼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店铺经营,为“哈尼十月年”做好各项准备。
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白智芬将本地特产与民族文化进行“组合销售”,本地特色的玛玉茶、苏丫茶被精心组合推荐,营造出“清甜香韵伴茶香”的独特体验。白智芬也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通过屏幕向五湖四海的观众讲述绿春的动人故事。
“我卖的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源自绿春的‘清甜’记忆。”白智芬在直播间介绍道。目前,小店已助力乡亲们售出梯田红米近1吨、蜂蜜超100公斤,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热点,更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2.4万元。
白智芬在客户经理指导下营造“清甜香韵伴茶香”氛围。沈洁 摄
破界融合,“流量”变“留量”
“今年的‘十月年’与红河州州庆假期相连,形成了连续的消费热点,为我们推动文旅融合提供了绝佳窗口。”绿春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马娟娟说道。绿春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推进“云上烟火·哈尼三韵”文旅融合方案,推动零售终端从传统的“卖货场”向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品牌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华丽转型。
在客户经理的指导和建议下,零售户白学勇在自家经营的餐馆中增设了茶叶品鉴区,几位早到的游客正饶有兴致地翻看他们独家的哈尼族特色文创作品。
为了增强店铺的竞争力,白学勇带动侄子一同创作,推出了这些融合梯田纹样、民族图腾的自制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造型精美,更蕴含着深厚的哈尼族文化内涵,让文化变得可感知、可携带。
此外,白学勇还将茶山意境与图腾地砖“搬”进店内——走进他的餐馆,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茶山之中,脚下是带有民族图腾的地砖,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领略到哈尼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自制文创深化体验、特色场景激活消费,白学勇的小店从单纯的销售点跃升为吸引游客、传递文化、刺激消费的综合引力场。这种深度融合让他的小店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店铺客流量显著提升,销售额比去年翻了一番。
白学勇店里的民族元素文化墙吸引着食客驻足。沈洁 摄
小店焕新,绘就乡村振兴鲜活图景
零售户李光连的店也开在绿春县城。前阵子,他将店铺终端提升改造后,40平米小店成了收购乡亲们山货的优质平台。客户经理为他量身定制经营策略,店内精心陈列着胡椒、茶叶和蜂蜜等。
“都是乡亲们的好东西,我就是搭个桥帮帮忙。”李光连朴实地说。这一“品牌引领+土货出山”模式,既提升了店铺形象,也为山货带来了溢价空间。如今,他的店不仅服务当地群众,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小店已成为乡村振兴图景中一个生动鲜活的缩影。
暮色降临,绿春县城的灯光次第亮起。店铺里的“文旅融合”专柜在暖光映照下更显质感,白学勇的小饭馆里飘出混合了哈尼蘸水与糯米粑粑的诱人香气,李光连边结算当天营业额边与游客热情拉家常,白智芬正通过平台为乡亲们直播带货……3000桌长街古宴准备就绪,这座“天空之城”正以它独有的节奏,迎接一场深度文旅融合的盛宴。(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