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人潮涌动的兴业太古汇、路易号直线距离不到300米的地方,竟藏着一处静谧的百年古树园?近日,位于静安区青海路128—138弄云海苑小区的广玉兰古树园正式落成,成为全市首例在小区内为保护古树建设的“古树园”,深嵌于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为繁华闹市带来一片难得的浓荫与慢调,成为上海践行“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理念的生动缩影。
这处面积约1033平方米的广玉兰古树园,核心是5棵树龄约160年的二级古树广玉兰,设计围绕“古玉兰·活文脉·慢生活”的理念展开,将静安区的历史文脉与古树保护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可阅读、可共鸣的文化“慢空间”。
1 全市首创,于紧凑空间为古树“安家”
将专业的古树园建在居民小区内,这在上海尚属首例。谈及初衷,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五棵广玉兰具有极高的生态、历史与文化价值,尽管空间紧凑,但仍然希望以“古树园”的形式,实现系统化、专业化保护,并让绿色空间深度融入市民生活,诠释“城市与自然共生”。
生态保护被置于首位。改造严格遵循2025年《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管护技术规范》(DB31/T 682-2025),科学选用了浅根耐阴的大吴风草、玉簪、肾蕨等植物,既丰富林下层次,又减少对古树根系的干扰。同时,通过栽植红枫、亮金女贞、红花檵木等植物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鸢尾、垂岩姬草、兰花三七等多样的形态、花期植物的应用,也使得园内四季有景,生机盎然。
有限面积内既要保护古树根系与生长环境,又要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原有的水景被改造为可休憩的座椅,流畅的步道、舒适的设施与静谧的氛围,为市民提供一处沉淀心灵、享受自然的“慢空间”,引导人们放缓脚步,在古树的浓荫下感受时光流淌,体验绿色生活带来的美好。
2 物联网实时监测,保护从“被动”变“主动”
项目的另一大亮点,是为古树装上了“智慧大脑”。依托物联网技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特点,实现对园内广玉兰古树生长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
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土壤pH值、温湿度、环境风力、树干倾斜度等关键数据。
“可以根据土壤pH值的变化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倾斜度数据及时加固支撑。”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实时、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能实现智能预警,“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阈值自动提示灌溉,发现树干异常及时发出巡检提醒。这大大提升了古树保护的精细化与前瞻性水平。”
3 “家门口的瑰宝”成为社区新纽带
“这五棵古树是我们云海苑的一个招牌,居民们平时都很引以为傲的。”云海苑小区物业方表示,专业部门的改造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与支持。
记者了解到,小区业委会甚至专门订制了一面写有“守护古树展担当,传承绿意谱新章”的锦旗,赠与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
古树园的落成也为物业管理工作赋予了新内容。物业方表示,后续将增强专业养护力量,并与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在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异常,将立即向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反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可滑动查看图片
此外,物业还表示,后续有计划联合业委会、居委会“三驾马车”,共同策划组织古树科普、社区文化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保护意识,让这座“家门口的瑰宝”持续焕发活力。
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表示,广玉兰古树园的建成,是静安区在探索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文化传承与空间品质提升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挖掘和利用好古树名木这一宝贵的绿色遗产,为上海建设更具魅力、更有温度的宜居城市贡献静安力量。
记者:蒋文婕
图片:蒋文婕、区绿化市容局
视频:钱堃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