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乔屯村的齐村炻陶博物馆在社交平台火出了圈,被网友称为“枣庄版景德镇”。
这座以传统炻陶技艺为核心的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拍照打卡。爆火的背后,离不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村砂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项彪的坚守与创新,让这项古老的炻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
走进齐村炻陶博物馆,粗犷质朴的砖墙、充满岁月感的窑炉,与陈列的炻陶作品相得益彰。这里没有玻璃展柜的疏离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亲手触摸的温润亲和。游客们不再是安静的旁观者,他们可以亲手感受炻陶的纹理,用手机记录每一件作品的独特之美,让千年技艺通过镜头在网络上焕发新生。
游客 尹智滢
挺好的,感觉就挺有意义的。这个陶瓷好漂亮,里面看见有师傅在手绘啊,做陶瓷的形什么的,挺好的,还可以来自己亲自体验,自己来做手工,挺好。
游客 黄潇潇
离家也挺近的,感觉这里挺好,有很多可爱的小瓷器,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打卡拍个照。
齐村炻陶的历史可追溯至北辛文化时期,距今有7300余年,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之处在于“夹砂工艺”,在黏土中掺入特制石砂粉,烧成后陶器既保留砂的透气性,又具备土的质朴美感。器物耐高温、透气不透水,曾是腌菜缸、砂壶等日常用品。
项彪是齐村砂陶烧制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接过了家里的制陶事业。他的随性与创新,为这门传统手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齐村砂陶烧制技艺传承人 项彪
一开始拿着这个东西上学校去,老师觉得还不错,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像是低估它了,从那时候开始有点重视它。后来到了2012年的时候,我父亲就让拿着家里边这些存货,有一些酒瓶、花瓶子,就类似这样的东西去卖,生意还不错,然后就觉得这个东西还能卖,才陆陆续续地开始干这个工作。
从传统的罐子到现在的茶具、花盆、摆件,项彪在不断创新产品形态。而在工艺上最大的变化是从祖辈的炭窑升级到现在的气窑、电窑,既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品质。
齐村砂陶烧制技艺传承人 项彪
以前烧炭,半个月才烧一次,往窑里边添炭也是有方法的,有什么三下二上,从这个窑到那个口走几步,那都是有说法的。现在用液化气或者用电,两天就能烧一次。偶尔用炭火,不用再三下二上了,就是方便,而且烧出来的东西品质更稳定。
项彪的炻陶作品通过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高峰时一天能卖三千余单。面对突然的爆火,项彪却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齐村砂陶烧制技艺传承人 项彪
互联网就是这样子,你不知道为什么火,过两天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人了,但是这个你不可琢磨,不可长持续,我告诉大家,你把东西做好了,客户自然会来。
如今,来博物馆打卡的游客从以前的中老年人变成了以年轻人为主。面对这一变化,项彪既不浮躁,也不守旧,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齐村砂陶烧制技艺传承人 项彪
每年有每年的目标,像我们现在开发的产品是砂锅、茶炉子,以前开发过,我们想把产品线做的更丰富一点,做一些小摆件、花盆,包括餐具类都在慢慢开发,需要让它更稳定或者更好看,更符合市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