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临汾的广袤土地上,黄河奔涌着民族气魄,古建沉淀着岁月智慧,遗址点亮着文明曙光。国际体验官循着山河脉络,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探寻之旅。
汾城古建筑群
一座活着的明清小城
驱车前往襄汾县,汾城古建筑群静静矗立在小镇。这座始建于唐代、现存多为明清遗存的古城,是原太平县治所,也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县城标本,被誉为“活着的明清小城”。走进古城,没有喧嚣的商业化气息,只有岁月沉淀后的静谧与古朴。
图为汾城古建筑群内一角
文庙的飞檐翘角承载着儒家文脉,城隍庙的雕梁画栋诉说着民俗信仰。意大利籍网络名人Francesco Carrozza感慨道:“这里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太奇妙了。”外籍友人们穿梭在古城的街巷中,从寺塔的巍峨到民居的雅致,每一处建筑都让他们驻足流连,在古今交织的场景中感受古代县城的完整风貌。
图为意大利籍网络名人Andrea Randis用镜头记录古建筑之美
陶寺遗址博物馆
文明曙光的跨越对话
在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4300年至3900年前的文明密码正被逐一解锁。这座以陶寺遗址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着陶寺文化的考古成果,生动再现了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
图为陶寺遗址博物馆展厅一角
从彩绘龙盘的图腾崇拜到古观象台的天文智慧,从玉器礼器的等级规制到都城遗址的布局规划,每一件文物都让外籍博主们惊叹不已。今日俄罗斯RT制作人Dolbnia Aleksandr一边记录,一边由衷赞叹:“没想到这么久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如此精准的时空观念,这真是文明的奇迹。”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陶寺先民“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理念,以及“光被四表 协和万邦”的精神品质,让大家深刻理解了陶寺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意义,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图为外籍博主观看观测天象工具的演示视频
壶口瀑布
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太壮观了!”刚抵达吉县壶口瀑布,德国籍博主Tobias Dominiczak就忍不住发出赞叹。作为黄河上最壮观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这里的磅礴气势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图为吉县壶口瀑布
万里黄河奔涌至此,300米宽的河面骤然收缩至50余米,湍急的河水倾泻而下,跌入30多米深的石槽中,水花飞溅、涛声震天,形如巨壶注水。外籍友人们站在观瀑台上,感受着水雾扑面而来的震撼,看着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咆哮,真切体会到黄河的雄浑力量。
图为意大利籍网络名人Andrea Randis感受传统秧歌
而岸边的民俗体验区,更让这场黄河之旅多了几分趣味。意大利籍网络名人Andrea Randis被欢快的秧歌锣鼓声吸引,跟着当地老乡扭起了传统秧歌,他笑着说:“这音乐太有感染力了,跳起来感觉和黄河的气势一样热烈!”
图为德国籍博主Tobias Dominiczak体验“壶口老汉”装扮
德国籍博主Tobias Dominiczak则对“壶口老汉”的装扮情有独钟,换上羊皮袄、戴上羊肚巾,骑上温顺的毛驴,摆出豪迈的姿势拍照留念,他调侃道:“现在我就是‘壶口瀑布代言人’了,我要把这份独特的体验分享给更多人。”
隰县小西天
悬塑绝唱,心动千年
隰县凤凰山巅,明代东明禅师创建的小西天(千佛庵)藏着中国雕塑艺术的瑰宝。这座依山叠造的寺院,以精妙绝伦的悬塑艺术闻名于世,被誉为“悬塑绝唱”。走进殿内,数千尊佛像、菩萨、弟子等造像悬于梁架之间,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既有宗教的庄严肃穆,又有艺术的灵动飘逸。
图为隰县小西天
土耳其籍网络名人Ugur Kayan盯着悬塑上栩栩如生的造像,不禁感叹:“每一尊造像的神态和动作都不一样,仿佛马上就能活过来。”来自巴西的记者Eric Napoli Fernandes也坦言,这里是他山西之行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梁架上的彩画富丽典雅,与悬塑艺术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立体的佛国世界。外籍友人们在殿内静静观赏,被这份跨越数百年的艺术匠心深深震撼,感受着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巅峰魅力。
图为德国籍博主Tobias Dominiczak在小西天记录瞬间
从古城遗存到文明遗址再到自然奇观,临汾的每一处景致都让外籍博主们流连忘返。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山河的壮阔与文脉的厚重,用文字分享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不仅让世界看见临汾的独特魅力,更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