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一一八)酉阳桃花源:龙凤踏云游酉州 桃源深处觅仙踪
暮春时节,惠风和畅,无双道龙携祥瑞红凤踏云而来,赴渝州酉阳之约。这片被誉为陶渊明《桃花源记》文化原型地的秘境,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集国家5A级景区之荣光,融岩溶奇观、秦晋农耕、自然生态于一体,八处核心景致如珍珠串联,正待龙凤驻足品赏。云端俯瞰,青山如黛,溪涧如练,古桃源的桃花漫山遍野,太古洞的幽光隐约可见,西州古城的吊脚楼群依山而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渝东南大地徐徐铺展。
甫入景区,古桃源的田园风光便撞入眼帘。两岸桃花灼灼,粉白相间,如云似霞,微风过处,落英缤纷,恰如《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写照。田间垄亩整齐,水车悠悠转动,竹篱茅舍错落有致,身着秦晋服饰的村民往来耕作,犬吠鸡鸣不绝于耳。红凤轻拂羽翅,赞叹道:“此地真乃人间仙境,不负千年桃源盛名。”道龙颔首轻笑,凝神远眺,见远山含黛,近水含烟,稻田如碧毯铺陈,木屋隐于绿树繁花间,一时诗兴大发,吟出第一首七律:
游古桃源
桃源深处避尘嚣,十里桃花映碧霄。
竹篱茅舍炊烟起,垄亩桑田细雨飘。
犬吠疏林惊雉雀,泉流石涧奏笙箫。
秦晋遗风今犹在,醉卧溪头忘寂寥。
红凤闻之,亦驻足凝思。春日的古桃源,不仅有桃花争艳,更有新绿点缀其间,麦苗青青,柳丝依依,蜂蝶飞舞,燕语呢喃。她望着溪边浣纱的村姑,听着田埂上牧童的短笛,轻声和道:
桃源春景感怀
踏云来访酉阳春,桃花如海净无尘。
柳丝轻拂溪边客,燕语低吟垄上茵。
耕者忘机迷野径,渔舟逐水觅前津。
陶公若得重游此,定赞人间第二真。
二人沿溪而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可数。行至半途,忽见一道溶洞入口隐于崖壁之间,洞口藤蔓缠绕,雾气氤氲,正是太古洞。步入洞内,瞬间暑气全消,恒温18℃的清凉包裹周身,冬暖夏凉的惬意令人心旷神怡。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鬼斧神工:有的如金柱擎天,气势恢宏;有的如玉女献花,姿态娇羞;有的如猛兽蛰伏,栩栩如生;有的如飞瀑流泉,疑似银河落九天。彩灯映照下,石笋、石幔、石花流光溢彩,仿佛误入龙宫仙境。
道龙望着眼前的岩溶奇观,感慨大自然的造化之妙,挥毫吟出第三首七律:
览太古洞
溶洞深藏万仞山,钟乳千姿映彩斑。
石笋凌云撑碧落,玉幔垂帘掩幽关。
恒温不羡春阳暖,清冽偏宜夏日闲。
漫行三里尘心净,恍入桃源第几湾。
红凤穿行于溶洞之中,指尖轻触冰凉的钟乳石,听水滴叮咚,如鸣佩环。洞深处,暗河蜿蜒,水声潺潺,灯光倒映水中,波光粼粼,虚实难辨。她有感而发,和诗一首:
太古洞寻幽
踏雾寻幽入洞来,琼楼玉宇次第开。
水滴千年成胜景,石凝万载显灵胎。
暗河曲绕通仙境,彩灯明灭照尘埃。
莫言尘世无净土,此中自有清凉台。
出太古洞,日已西斜,余晖洒向西州古城。这座全长13公里的土家吊脚楼群,依山傍水而建,青瓦木楼层层叠叠,廊檐翘角错落有致,尽显土司文化与民俗记忆的厚重。古城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商铺林立,土家织锦、西兰卡普、银饰锻造等非遗技艺展示琳琅满目,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烟火气息十足。道龙与红凤漫步其间,看土家姑娘身着盛装跳摆手舞,听白发老者吟唱古老的山歌,感受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夜幕降临,古城华灯初上,灯光秀如期而至。万千灯火点亮吊脚楼群,光影流转间,古城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再现昔日土司王朝的繁华盛景。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在溪边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着古装,演绎着渔郎误入桃源、与村民相处的动人故事,歌声、乐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道龙望着眼前的盛景,诗兴又起:
夜游西州古城
酉州古城夜未央,华灯初上照戎装。
吊脚楼高接星月,青石板路印沧桑。
摆手舞欢歌盛世,山歌清越绕画梁。
土司遗韵今犹在,醉里不知是他乡。
红凤凝视着灯光下的古城,溪水倒映着灯火,宛如星河落地。演出中,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场景,让她心生暖意,轻声吟道:
西州夜宴感怀
星河垂落映西州,灯火万家照碧流。
舞袖翩跹歌盛世,笙箫婉转诉情由。
土司文化传千古,民俗风情醉客眸。
此夜桃源同聚首,人间仙境乐悠悠。
次日清晨,景区广场早已人头攒动。无双道龙受邀现场打卡,将书写二米四长的“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案几铺展,笔墨备好,道龙凝神静气,运起丹田之力,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跃然纸上,反八拖尾如行云流水,蜿蜒舒展,首尾呼应,尽显龙的威严与灵动。围观游客纷纷驻足,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笔尖的流转。
“好笔力!”人群中有人高声赞叹,掌声此起彼伏。一位白发老者捋须颔首:“此龙字风骨遒劲,气韵生动,真乃旷世之作!”孩子们围着案几,好奇地看着长长的拖尾,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红凤立于一旁,羽翅轻扬,为道龙鼓劲。此时,一位游客触景生情,率先吟出七律一首:
观道龙书龙字
笔走龙蛇气势雄,墨痕漫卷贯长虹。
反八拖尾含深意,尺幅之间藏宇穹。
凤舞九天添瑞气,龙腾四海振文风。
桃源今日添盛事,千古奇观映日红。
另一位文人墨客紧随其后,挥毫和诗:
题龙字墨宝
道龙椽笔写神龙,二米四长气势浓。
铁画银钩藏雅韵,苍劲风骨见真容。
祥云缭绕凝祥瑞,紫气东来兆阜丰。
围观万众齐喝彩,墨香千载满酉峰。
现场气氛愈发热烈,游客们争相吟诵,一位摄影爱好者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随口吟道:
龙字奇观感怀
桃源宝地聚贤才,龙字惊天动地来。
笔落生风驱雾霭,墨成凝瑞映亭台。
围观喝彩声声响,驻足流连步步呆。
龙凤呈祥今目睹,人间盛事暖心怀。
一位本地村民深受感染,也即兴赋七律一首:
酉州龙字颂
土家圣地降祥瑞,道龙挥毫写巨龙。
拖尾蜿蜒腾紫气,笔锋凌厉破苍穹。
国泰民安凭此兆,风调雨顺赖其功。
桃源从此添新景,龙佑华夏万代隆。
道龙放下毛笔,望着眼前的“龙”字,又看了看欢呼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这幅墨宝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承载着龙凤呈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龙佑华夏的美好寓意。红凤上前,轻声道:“此地山灵水秀,人杰地灵,此行不负踏云之约。”
二人随后前往桃花源森林公园,这里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氧吧。林间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松鼠在树枝间跳跃,野兔在草丛中穿梭。登高远眺,整个桃花源景区尽收眼底:古桃源的桃花与稻田相映成趣,太古洞的洞口云雾缭绕,西州古城的吊脚楼群如珍珠般散落山间,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道龙有感而发,吟出第七首七律:
登桃源森林公园
层林叠翠接云天,曲径通幽入画烟。
古木苍劲藏岁月,流泉清澈润心田。
登高俯瞰桃源景,极目远眺酉水川。
龙凤踏云来此处,仙山圣境乐无边。
红凤立于山巅,望着漫山的绿意与远处的炊烟,心中满是宁静。她轻启朱唇,吟出第八首七律:
桃源仙境悟真
桃源深处少尘喧,绿水青山映碧天。
古洞钟灵藏秀气,古城焕彩续新篇。
龙书墨宝留佳话,凤舞祥云兆吉年。
踏遍千山寻胜景,此中真意醉心田。
数日的游览,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遍历酉阳桃花源的山山水水,感受了秦晋农耕的古朴、岩溶奇观的神奇、土司文化的厚重、自然生态的清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临行之际,道龙与红凤携手立于云头,回望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道龙挥毫写下一首古体诗,以作留念:
酉阳桃源行
酉州有境名桃源,源自陶公笔底言。
五十平方公里阔,八区胜景缀其间。
古桃源里桃花艳,太古洞中石笋繁。
西州古城灯似昼,森林公园树含烟。
道龙挥毫书龙字,红凤踏云伴紫烟。
墨宝长留千万载,欢声传遍九重天。
龙凤呈祥开景运,国泰民安福寿全。
风调雨顺年丰稔,龙佑华夏万代延。
今日踏云辞此地,他年再访续前缘。
酉阳桃花源:桃源胜景永铭记,仙境美名天下传。
云卷云舒,龙凤渐远,而酉阳桃花源的美景与佳话,却如那二米四长的“龙”字墨宝一般,深深镌刻在世人心中。这里不仅是山水的秘境,更是文化的家园,是心灵的栖息地。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这青山绿水间,寻得一份宁静与祥和,感受一份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酉阳桃花源,这颗渝东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探寻、品味、铭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