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葛山褪去了夏日的葱郁繁茂,却仿佛被一层温软的暖阳轻轻拥入怀中。11月14日下午,一群网红达人代表循着这缕温暖,踏入尚未正式开园的鄂州园博园。在园区内,贵阳园的金属标识静静卧于草坪之上,泛着柔和的微光,与后方的红色心形雕塑、蜿蜒曲折的步道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山海不远,心意相连”的动人图景。作为湖北省第四届园博会的核心展园之一,这座隐匿于湖北省鄂州市葛山风景区脚下的贵阳园,不仅是贵阳独特风貌的精妙缩影,更是鄂黔两地深厚情谊的生动见证。
一园藏双韵:展贵阳风华,诉同舟深情
刚步入贵阳园,弧形步道旁的展示牌便如同一把时光钥匙,将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数年前的那个冬日。“2020年春,贵州医疗队千里驰援鄂州,40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月余,与鄂州人民共筑抗疫防线”——黑白分明的文字间,流淌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与感动,那是跨越地域的守望相助,是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展牌的另一侧,贵阳甲秀楼的剪影与吊脚楼的飞檐纹样巧妙交织,青岩古镇的石板纹理、黄果树瀑布的水纹线条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仿佛将“爽爽贵阳”的灵秀之气与浓郁烟火气,悉数揉进了鄂州这片土地之中。
园区内的每一处设计,都巧妙地藏着“情”与“景”的深情呼应。白色廊架温柔地环抱着新植的香樟,枝叶在暖阳的轻抚下轻轻晃动,恰似两地携手同行、相互扶持的姿态;“爽爽贵阳”的立体标识矗立在阶前,既鲜明地点出了贵阳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特质,又巧妙地暗合了友城交往时那份舒展自在的氛围;那枚通体朱红的心形雕塑,在光影的交织中宛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正如葛洪在葛山留下的那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鄂州与贵阳虽相隔千里之遥,却因一场并肩作战的坚守,让心的距离缩短至园中的一步一景之间。鄂州园博园
在达人们的镜头里,这份情谊被细腻地揉进了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有人倚着“贵阳园”的金属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裙摆扫过草尖的碎光,仿佛在与这片土地温柔对话;一位身着旗袍的探访者静静地站在菊丛边,蓝白相间的襟摆与展牌上的抗疫文字相互映衬,宛如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古意,穿成了当下鲜活生动的画面;还有一位达人举着相机,镜头对准展牌,当指尖轻轻划过“援鄂医疗队”的字样时,镜头微微顿了顿——那是将“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深情厚意,轻轻按进了取景框之中。
园博新范式:与动物园相融的永续之策
走出贵阳园,鄂州园博园的全貌愈发展现出其独特的巧思与匠心。与许多城市园博园“开园即巅峰、后续渐沉寂”的尴尬困局不同,鄂州园博园从规划之初便锚定了“永续运营”的清晰方向。它并非是一个孤立的展园集群,而是巧妙地与鄂州动物园实现了空间上的相融、业态上的互补——游客在逛完展园,领略了各地的人文风貌之后,可转身踏入动物园,与可爱的萌兽们亲密互动;家庭游客带着孩子看完动物,又能顺路走进各城市展园,亲手触摸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肌理。
这种“园博 + 动物园”的复合模式,让园区成功跳出了“短期展会”的局限桎梏。展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动物园的休闲属性相互赋能、相得益彰,既有效避免了园博园后期运营可能出现的“偃旗息鼓”局面,也让动物园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色。葛山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再是“一次性”的景观集合,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鄂州文旅的“常新阵地”——正如贵阳园里的情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鄂州园博园也在业态的深度融合中,找到了“永保青春”的密码。
情谊作纽带:贵阳园里的长远之约
对于鄂州而言,贵阳园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一处展园”这般简单。鄂州市委市政府对这份在疫情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格外珍视,从展园的精心选址到细节的反复打磨,每一处都倾注了“以园为媒、延续友谊”的深切考量。而贵阳园的成功落地,也是贵阳对鄂州文旅发展的真诚助力与有力支持——它宛如一扇明亮的窗户,让鄂州人民足不出市,便能真切地触摸到贵州的山水人文之美,也让两地的合作从“抗疫支援”这一单一维度,延伸拓展到了文旅、民生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待年底园博园正式开园,贵阳园将以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姿态热情迎接八方游客。展牌会及时更新更多贵阳的文旅资讯,让游客第一时间了解到贵阳的最新动态;园区会增设互动装置,让游客能够沉浸式地感受贵州风情,仿佛置身于贵州的山水之间;而那枚红心雕塑,将始终在葛山的光影里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每个来访者:山海虽远,心若相知,便始终近在咫尺,宛如近在身边。
当暖阳渐渐沉到葛山背后,达人们的探访之旅也已接近尾声,但贵阳园里的故事,才刚刚拉开精彩的序幕。这座藏在鄂州园博园里的“情谊之园”,与整个园区的永续规划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终将成为鄂黔友谊的“常设展厅”,也成为鄂州文旅“永不落幕”的生动注脚——毕竟,志同道合者的约定,从来都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或距离的阻隔,轻易地隔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