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11月13日至14日,由合肥市委网信办联合央广网安徽频道主办的“科创新潮 山水有约”中部六省媒体合肥行主题活动举行,来自央广网六省频道和六省主流媒体的代表走进合肥,共同感受其文旅融合的崭新面貌。
在名人馆,触摸徽州千年文脉
老子、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张恨水、严凤英……当记者一行来到安徽名人馆,才发现原来出自安徽的名人和与安徽有历史渊源的名人是何其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安徽名人馆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基本陈列《江淮代有名人出》以史为纲、以时为序,重点展出95组121位安徽籍或跟安徽颇有渊源的历史名人史迹。
安徽名人馆名人像雕塑
在这里,观众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张良和范增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智慧博弈;可以近距离聆听包拯和廉泉井的故事,体悟一代廉吏的治国思想;可以观看陈独秀的个人生平,回忆中国近现代历史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据了解,展馆采用硅胶像、铜像、多媒体、故事实景、互动体验等多种陈列形式,融知识性、体验性、娱乐性为一体,展现了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也让来到这里的人,得以系统性了解安徽的人文历史。
在“小洱海”,静享茶社休闲时光
“能忙里偷闲,在这里喝喝茶,欣赏巢湖景色,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央广网湖南频道记者杨清在巢湖边,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巢湖景色
近年来,巢湖水质不断改善,昔日的“蓝藻”臭味不见了,来湖边赏光的游客越来越多。荆塘河村至王家咀村的沿湖茶社群应运而生,这里成为网红打卡的“新宠”,也被称为“合肥小洱海”。
位于巢湖沿岸的茶社
茶礼茶尚店老板告诉记者,随着巢湖生态环境变好,他们将闲置民房通过出租或自营方式,改造升级为特色茶社、工作室等,把这里打造成为多元文化体验的聚合点,丰富了游客旅玩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收益。
漫步在巢湖边,清风拂面,一望无际的湖水波光粼粼,耳边传来舒缓美妙的音乐,怎能不流连忘返?
在紫云山,感受产业融合动能
说起合肥的文化产业园,位于包河区的紫云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定榜上有名。
为了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区,2024年10月,安徽省围绕“破壁出圈、登顶出彩、改革出新、项目出效”的目标要求,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的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定为省级重点发展对象。2025年3月,紫云山文创园正式揭牌。
紫云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紫云山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系统构建起“1234”空间发展格局:以包河大道为轴线,打造滨湖卓越城、骆岗公园两大核心引擎,布局包公园文旅集聚区、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区、滨湖文旅集聚区三大片区,并联动合柴1972、罍街、磨滩、沈福四大特色板块,形成功能互补、辐射联动的空间体系。目前,文化园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园区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吸引超5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和超100家低空企业落户,一个千亿级文创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走在文化园区内,记者们深切感受到,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合肥凭借其深厚的科教资源,正将创新要素无缝注入文化产业肌理,不仅激活了本地发展的创新源头,更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创产业升级,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来源:黄河新闻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