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西部的荒漠中,藏着一处颠覆认知的奇景:沙漠与湖水相互缠绕,沙浪推着水浪,水浪裹着沙浪,想要深入这片沙漠,居然得坐船穿救生衣。
这里就是乌海,一座被黄河与沙漠环抱的小城,藏着太多打破常规的惊喜与故事。
乌海的魔幻,从“沙漠需乘船抵达”开始。这座仅1800平方公里的小城,是内蒙古面积最小的城市,却有着“中国距沙漠最近的城市”之称。
要见到沙水交织的奇景,需先穿越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这片相当于18.5个西湖大小的湖泊,并非天然形成,而是2013年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诞生的人工湖。
乘船15分钟穿越湖面,彼岸就是纯粹的沙漠景观,刚从城市踏入沙漠的反差感,让人恍若置身幻境。
更神奇的是,湖面颜色会随位置变化:出港时因水流扰动呈浑浊黄色,到了沙漠边缘,泥沙沉淀后,湖水便显露出青绿甚至湛蓝的本色,与金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
这片人工湖的诞生,背后是中国人与黄河的千年和解。黄河“几”字形河道跨越近10个纬度,纬度差异导致的结冰期时差,让内蒙古段常年受凌汛威胁。
2001年黄河乌兰木头段的凌灾,就给乌海带来巨大损失。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规划,历经半个世纪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终于落地,不仅彻底解决了凌汛隐患,更拦蓄出一片广阔湖面,让曾经不可控的母亲河变得温顺可控。
如今,沿着黄河还有巴彦淖尔三圣宫、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共同守护着两岸安宁。
沙漠中那条被沙丘半埋的公路、湖边废弃的黄河断桥,都成了这一工程的历史印记,见证着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乌海的惊喜远不止沙水奇景,甘德尔山顶的巨型雕塑同样震撼人心。
这座高达88.95米、相当于27层楼高的成吉思汗像,是世界上最高的同类塑像,外层包裹着铜皮,内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远远望去就像与山体融为一体的“大脑袋”。
站在峰顶,金黄色的乌兰布和沙漠、泛着金光的黄河、辽阔的乌海湖尽收眼底,所有景观都笼罩在暖黄的色调中,让人分不清是自然的馈赠还是人力的杰作。
乌海的故事,是自然与人文的碰撞,也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曾经这里只是一片沙漠,因煤矿而兴起,周恩来总理定名“乌海”,寓意“乌金之海”。
如今,水利工程让它真的拥有了一片“海”,沙漠与湖水共生,工业与生态共存。
这座藏在内蒙古西部的小城,用魔幻的景观、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告诉人们:荒漠也能变宝地,人与自然可以实现温柔和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