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乐山,你会想到什么?是镇住三江的乐山大佛,是云海缭绕的峨眉山?还是香遍全国的跷脚牛肉、甜皮鸭?这些都是乐山的老名片。
今天的乐山是 “中国绿色硅谷”,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节点,2 条高铁、8 条高速贯穿全域,10 座高铁站联通四方,岷江航道千吨级船舶畅行无阻,建成 “双核两带多点” 现代化港口体系。乐山机场通达国内 30 多座城市,国际游客年增 36%,已形成 “铁公水空” 四位一体交通网,稳坐川西南黄金枢纽 C 位。我是张文益,今天就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带你见识不一样的乐山!
十四五的乐山,简直是 “产业换道” 的典范,短短几年就建起多个重量级产业集群。累计签约项目超 150 个,总投资突破 3000 亿,晶硅光伏产业 60 年积淀厚积薄发,全球光伏前 10 强有 5 家在此落户,高纯晶硅产能稳居全球第一方阵。更厉害的是核技术应用产业,夹江产业园落地 7 个项目,总投资超 436 亿元,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投运,“乐山造” 镥 177 核素已能批量供货。起步不久的全钒液流电池产业,产能将占全国 50% 以上,这样的发展速度,在西南地区独树一帜。
乐山的底气,从先天地理就注定不凡。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此交汇,三江奔涌成壮阔江面,造就 “江汇于此、城成于此” 的独特格局。它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北接成都平原,南连攀西资源富集区,是南方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黄金交汇点,自然成为川西南的交通、经济、文旅核心枢纽。独特的地势让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有平原的肥沃,又有山地的灵秀,为发展埋下了先天伏笔。
乐山古称嘉州,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蜀地的丝绸、茶叶经此运往南亚,西域的珍宝顺着古道汇入中原。唐代时,乐山成为西南水陆交通要冲,商船云集、帆影连天,大诗人李白途经此地,留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的千古名句。宋代设立的茶马司,让乐山成为西南茶马古道的核心集散地,茶叶年交易量稳居全国前列,明清时期更是凭借岷江水运,形成 “舟楫塞江、商贾不绝” 的繁荣景象,成为川南物资转运的核心枢纽。
乐山的山水不仅造就了美景,更孕育了无尽珍宝。境内地势高差悬殊,山地、平原、河谷相间,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特别适合茶叶、竹子等作物生长。峨眉山茶,早在唐代就是贡茶,如今种植面积超百万亩,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前列。肥沃的土地还催生了舌尖上的盛宴,跷脚牛肉、钵钵鸡、甜皮鸭、豆腐脑,每一样都火遍全国,如今更是向着 “世界美食之都” 迈进。生态方面,峨眉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拥有 3200 多种植物,是名副其实的 “植物王国”,还有被誉为 “中国百慕大” 的黑竹沟,神秘与壮美并存。苏轼曾在此任职,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无不沉醉于乐山的山水,留下众多传世诗篇。
抗战时期,乐山成为守护中华文脉的重要阵地。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办学 8 年,在战火中培育了大批人才,成为当时中国西南的学术重镇。为抗战后方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乐山埋下了坚实的工业火种。这里是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多晶硅发源地,更是 “侯氏制碱法” 的诞生地。当年布局的乐山无线电厂等企业,为国家军工、电子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这些工业基因持续赋能,发展出高端特种电缆、半导体器件等优势产业,700 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上 “云”,为现代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乐山的核心产业,早已不是单一的文旅。文旅产业年接待国内游客超 91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1180 亿元,峨眉山成为首批世界旅游名山,正全力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而现在的乐山,已经从 “文旅独美” 升级为 “多点开花”:晶硅光伏、绿色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核技术应用、食品饮料等四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也在升级,竹浆纸产业将建成全国最大生产基地,威士忌工旅融合项目产品销往全球,实现了 “文旅 + 工业” 的跨界融合。
乐山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出台的人才政策 “嘉十条” 诚意满满,博士后、博士安家补助最高达 50 万元,本科以上人才有购房补贴和就业补贴,“双一流” 高校实习生还能领生活补贴。目前乐山拥有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等重点产业定向培养人才,同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平台配套资金,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进入新时期,乐山的故事还在续写新篇。你心目中的乐山是什么样?是登山望海的壮阔,是舌尖飘香的滋味,还是产业崛起的豪情?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晒出你手机里的乐山美景,让更多人看到这座山水与产业共生的宝藏城市!我是张文益,关注我,带你看盛视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