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9日电(张朝军 程莉 魏红光)晨曦中,七彩丹霞如打翻的调色盘,热气球载着游客缓缓升空;夜幕下,丹霞口文旅小镇灯火璀璨,《回道张掖》的旋律悠悠回荡;沙漠营地里,越野车轰鸣与游客欢笑声交织……这幅动静相宜的画卷,正是临泽县“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五年来,临泽县锚定“文旅赋能型”功能定位与“彩虹张掖·梦幻临泽”品牌,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活旅”理念,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绽放”的跨越。
图为张掖七彩丹霞游人如织。临泽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学规划领航,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以前只奔着七彩丹霞来,现在可玩可体验的地方太多了!”国庆期间,北京游客孙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临泽文旅的显著变化。这一转变,源于当地“十四五”期间构建的“一个龙头、一个中心、四大廊道”全域旅游格局。通过深化落实《临泽县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全县文旅资源被深度整合,游客体验持续丰富。
作为“龙头”的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在政策加持下完成华丽蝶变——地质研学中心、数字科普馆等硬件升级,与周边七彩镇、南台村联动发展,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今年预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围绕这一核心,临泽县以“串珠成线”思路构建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经济、生态四大廊道,同时深耕“全季旅游”培育新增长点。
基础设施同步升级:新建旅游厕所50座、生态停车场20个,培育四星级酒店2家、国家级民宿3家,5G网络实现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40余个文体旅项目的落地,让旅游配套日趋完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图为临泽丹霞彩虹康养谷幽意自得。临泽县委宣传部供图
延伸消费链条,做强文旅经济新引擎
“看实景剧、逛夜市、住温泉帐篷,这样的行程才够味!”福建游客陈女士的体验,是临泽文旅从“过境游”转向“深度游”的缩影。“十四五”以来,临泽县通过丰富场景、延伸链条、打造品牌,推动文旅消费“量质齐升”,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近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57.02%。
夜间经济成为升级关键。依托丹霞口文旅小镇、七彩月色街两大消费聚集区,临泽重点发展夜游、夜演、夜宴等业态,让夜间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特色文旅产品持续发力,当地深挖资源禀赋构建“文创+农特”体系,开发“一品丹霞”系列产品50余种,其中“丹霞地貌立体拼图”等斩获全省十佳文旅创新产品奖;26家文创企业培育成型,土小七系列、雕刻葫芦等100余种8万多件产品深受青睐。
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临泽县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实现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标准化全覆盖;丹霞景区旺季驻点执法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让游客“放心消费、舒心消费”。
深化产业融合,培育文旅发展新业态
“直升机上俯瞰彩色丘陵,太震撼了!”七彩丹霞低空游览项目区,游客的惊叹声不绝于耳。“十四五”以来,临泽县以“旅游+”为纽带,推动文化、体育、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十大类新业态,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旅游+低空”“旅游+研学”亮点纷呈:丹霞景区推出多元低空产品,连续举办五届热气球嘉年华;整合地质、西游文化、红色遗址等资源,打造四大类研学线路,建成丹霞地质研学中心等载体,联动高校与旅行社让研学成为淡季引擎。
图为金沙湾景区。临泽县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活力迸发:金沙湾沙漠冲浪、骆驼骑行等项目热度不减,连续十届的临泽马拉松升级为国家级赛事;《艺鸣惊绝》杂技秀、丹霞口非遗展演等,让河西走廊文化魅力尽显。“旅游+康养”亦稳步发展,温泉、田园康养产品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五年来,临泽累计接待游客3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5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临泽将以“一核四廊五区六化多节点”格局为引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与服务升级,让这幅“七彩画卷”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