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在城市里见着成群结队的羊群穿街过巷,真不是件容易事。
但德国纽伦堡就偏不按常理出牌,近日数百只羊浩浩荡荡穿过市中心的视频,在网上刷了屏。
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这座古城一年一度的固定节目。
周日清晨的纽伦堡,还带着点初冬的凉意。
牧羊人托马斯・加克斯塔特领着600只羊,从城市绿地出发,朝着城西的冬季牧场前进。
10公里的路程,要穿过最繁华的中央市场广场。
柏油路上,羊群的蹄声哒哒作响,和汽车鸣笛、行人交谈声混在一起。
空气中飘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和城市里常见的尾气味形成鲜明对比。
市民们早有准备,纷纷停下脚步围观。
手机举得高高的,都想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本来想,这么多羊穿市中心,不得乱成一锅粥?但后来发现完全是多余担心。
大家自觉地往路边站,给羊群让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
如此看来,这种和谐的画面,离不开市民们的默契配合。
中世纪传统
纽伦堡是德国唯一一个允许羊群穿越市中心广场的城市,这座有着54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居然保留着这样古老的传统,确实让人意外。
这种城市牧羊的习俗,能追溯到中世纪。
那会儿,城市周边的牧民就会带着羊群进城觅食,久而久之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没想到的是,这个古老习俗居然能流传到现在。
更让人佩服的是,它没有变成单纯的表演,反而融入了现代城市的生态治理中。
这些羊夏天可不是来闲逛的,它们是被市政“聘请”来的生态养护员。
城市里的公园、绿地,全靠它们慢悠悠地啃食,才能保持整齐的景观。
比起机械修剪,羊群干活确实有一套。
机械割草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产生噪音和废气。
羊群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啃食力度刚好,不会伤到植物的根部。
草地上的小昆虫、微生物也能安然无恙,这对维护生态多样性太重要了。
而且羊粪还能当天然肥料,给草地补充养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牧羊人加克斯塔特说,开放牧场越来越少,能和城市合作,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传统牧羊业在现代社会本来就不好生存,这样的合作模式,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出路。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既保住了传统,又解决了城市的实际问题。
活体“修剪队”
纽伦堡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孤例。
德国不少城市都在跟风,把羊群当成城市绿化的好帮手。
柏林的夏洛滕堡宫公园、波茨坦的无忧宫周边,都能看到羊群的身影。
奥格斯堡和乌尔姆也早就开始用这种方式修剪城市绿地。
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就做得很有意思,他们找了30只羊来修剪社区绿地。
一年下来,光碳排放就减少了800公斤。
这个数字看着不大,但积少成多,对环境的贡献可不小。
而且对市政来说,这也是笔划算的买卖。
之前听人说,德国城市用机械割草,每公顷一年要花不少钱,换成羊群能省一大半。
为了让羊群顺利迁徙,纽伦堡市政做了不少准备。
提前发布通知,让市民知晓路线。
还特别提醒养狗的人,要看好自己的宠物,别惊扰了羊群。
更严格的是,无人机也被禁止在羊群上空飞行。
这些措施看着简单,但能看出市政的用心。
很显然,他们不是在做表面文章,而是真的想让传统和现代好好共存。
不光德国,荷兰、瑞士的一些城市也学着这么做。
阿姆斯特丹用山羊修剪运河边的陡坡草地,那些地方机械根本进不去。
苏黎世还借着羊群搞生态教育,每年能吸引不少游客。
这种把生态治理、传统传承和城市旅游结合起来的做法,确实值得借鉴。
现在的城市发展,总想着建高楼、修大道,往往忽略了和自然的连接。
纽伦堡的羊群迁徙,给我们提了个醒。
城市发展不一定非要走“一刀切”的路子,古老的智慧也能解决现代的问题。
这些羊群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感,更传递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粹与和谐。
这种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画面,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城市,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治理方式,让城市不仅有发展的速度,更有生活的温度。
当羊群的蹄声再次回荡在纽伦堡的街道上,那不仅仅是一场年度盛事,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实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