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
刚刚结束的宜宾市首个中小学秋假
引燃了研学热
全市重点景区接待量大幅攀升
仅“两海”景区累计接待超6万人次
带动综合消费超600万元
景区变身“新课堂”,研学成为文旅新引擎。秋假期间,宜宾各大景区和文化场馆化身为“开放式课堂”,将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转化为沉浸式研学产品。
宜宾科技馆每日预约名额供不应求,馆方不仅加开人工通道,还推出了科学实验秀等互动活动;蜀南竹海推出“熊猫小卫士”主题课程,单日接待量突破9000人次;兴文石海凭借“地质科普+人文体验”课程体系,吸引了千余名跨区域学子前来探秘“喀斯特博物馆”。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更是一次深度体验。”宜宾文旅会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推出了三大主题研学课程,打造了“内容+资源+服务”的完整研学链。其中,文化传承课堂融入了竹编、茶艺等非遗体验;科技体验课堂包含绘本元宇宙、无人机操作等内容;自然探索课堂引导孩子们探秘喀斯特地貌、测绘天坑溶洞。
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则联合各大景区,推出了7大主题32条研学线路,覆盖红色文化、生态、科技等多类场景共16个研学点,累计组织活动超过3.4万人次。
政策引流,释放亲子旅游潜力。景区推出的“学生免票、家长半价”优惠政策,成为引爆市场的关键。这一创新举措既提升了研学的性价比,又成功带动了家庭连带消费。数据显示,秋假期间,蜀南竹海带动综合消费327.37万元,兴文石海带动消费290.29万元。
高铁宜宾站、宜宾西站客流显著增长,不少来自成都、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家庭专程前来。“从成都过来很方便,秋假正好带孩子来体验宜宾的特色研学。”来自成都的苏女士表示。与此同时,宜宾市民也趁此机会前往重庆、成都等地短途旅游,形成了区域旅游互动的良性循环。
“这次秋假实现了教育、文旅与亲子互动的多方共赢。”文旅业内人士分析,宜宾通过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研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还培育了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来自眉山东辰学校的学生罗梓萱,研学结束后仍流连忘返:“这是我第一次来宜宾,在科技馆体验了非常有趣的小实验,还游览了兴文石海和李庄古镇,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来!”
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秋假将教育需求与旅游资源创新结合,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为传统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点点在看,点点赞
宜宾发布微信公众号

来源 丨川观新闻
编辑丨赵蓓
责编丨罗雯心
编审丨付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